政府間收支的制度安排
政府間的財政關系主要通過政府預算管理體制具體體現,政府預算管理體制是正確處理各級政府之間的分配關系,確定各級預算收支范圍和管理職權的一項根本制度。
預算管理體制是財政管理體制的主導環節,占有核心的地位。
【例1·單選題】政府間的財政關系主要通過( )具體體現。
A.政府行政管理體制
B.權利的分配
C.財力分配
D.政府預算管理體制
[答疑編號911130105]
【答案】D
【例2·單選題】( )是財政管理體制的主導環節,占有核心的地位。
A.預算管理體制
B.稅收管理體制
C.財政監督管理體制
D.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
[答疑編號911130106]
【答案】A
一、政府間的事權劃分
政府間事權的劃分是財政分權管理體制的基本內容和制度保障。
【例1·單選題】(2008年)財政分權管理體制的基本內容和制度保障是( )。
A.政府間的財政支出劃分
B.政府間的財政收入劃分
C.政府間的事權劃分
D.政府間的財權劃分
[答疑編號911130107]
【答案】C
(一)政府間事權劃分的原則(掌握)
受益范圍原則
2.效率原則
效率原則包括收入劃分效率、支出劃分效率和轉移支付效率三個方面。
(1)收入劃分效率
要求按不同稅種的性質、征管難度和征收效應,合理劃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稅收征管權
(2)支出劃分效率
財政有三大職能: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和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不同級次的政府所承擔職能的側重面有所不同。
資源配置職能:全國性公共產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產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受益具有地區外溢性的公共產品或部分地區共同受益的公共產品由中央與地方政府聯合提供
收入分配職能:中央整體把關,地方采取適當的調整和補充措施
經濟穩定職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職能
(3)財政轉移支付效率
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是解決一定預算管理體制框架內存在的財政收支縱向非均衡與橫向非均衡的基本手段。財政轉移支付的效率實際上是以較低的轉移支付成本提高受援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
3.法律規范原則
【例1·多選題】政府間事權劃分的原則有( )
A.受益范圍原則
B.統一領導原則
C.法律規范原則
D.一級政府、一級事權原則
E.效率原則
[答疑編號911130108]
【答案】ACE
【例2·單選題】(2004年)在下列政府職能中,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擔的是( )
A.資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經濟穩定
D.財政監督
[答疑編號911130109]
【答案】C
【例3·多選題】(2005年)確定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時遵循的效率性原則包括( )
A.收入劃分效率
B.支出劃分效率
C.資源配置效率
D.轉移支付效率
E.帕累托效率
[答疑編號911130110]
【答案】ABD
【例4·多選題】(2007年)政府間事權劃分的效率原則包括( )。
A. 政府績效評價效應
B. 收入劃分效率
C. 支出劃分效率
D. 轉移支付效率
E. 投入產出效率
[答疑編號911130111]
【答案】BCD
【例5·單選題】(2008年)收益具有地區外溢性的公共產品或部分地區共同受益的公共產品適合由( )。
A.中央提供
B.中央與地方聯合提供
C.地方提供
D.地方之間聯合提供
[答疑編號911130112]
【答案】B
(二)政府間事權劃分的具體做法
國防事務
對國防事務的立法權為中央專有,對國防事務的行政權則以中央直接管轄為主。
2.外交事務
絕大部分國家將外交事務劃歸中央專門管理,只有部分聯邦制國家容許成員國保留部分外交權。
3.公安事務
中央對事關國家主權的公安事務實行專門管理,對于維護國家安全與秩序的主要工具——警察,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管轄。
4.內政事務
中央機構的建制由中央決定,地方與中央分別建立;地方機構的建制由地方決定并建立。
5.司法事務
當代世界各國的司法體制分為高度集權、集權為主和分權三類。
6.經濟事務
注意:在財政金融方面,世界各國都實行以中央集中管理為主、地方協助管理為輔的財政金融管理體制,由國家統一管理信用、貨幣和銀行體系。
7.文化教育事務
二、政府間的財政支出劃分(掌握)
(一)財政支出劃分的原則
與事權相對稱原則
2.公平性原則——各級政府的財權財力劃分應相對平衡。
3.考慮支出性質特點的原則
4.權責結合原則
【例1·多選題】(2008年)政府間財政支出劃分的原則有( )。
A.效率性原則
B.公平性原則
C.權責結合原則
D.與事權相對稱的原則
E.考慮支出性質特點的原則
[答疑編號911130113]
【答案】BCDE
(二)我國財政支出劃分的具體做法
統收統支--收支兩條線
2.收入分類分成
3.總額分成
4.定額上解(或定額補助)
5.分稅制
三、政府間財政收入的劃分(掌握)
(一)稅收收入劃分的原則
效率原則
以征稅效率的高低為標準來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所得稅一般由中央政府征收,土地稅或財產稅一般劃為地方稅。
2.適應原則
以稅基的寬窄為標準來劃分中央與地方收入。增值稅應屬于中央稅,房產稅應屬于地方稅。
3.恰當原則
以稅收負擔的分配是否公平作為標準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收入。所得稅應劃歸中央政府。
4.經濟利益原則
以增進經濟利益為標準來劃分中央與地方收入。增值稅、消費稅劃歸中央。
【例1·多選題】稅收收入劃分的原則有( )
A.效率原則
B.適應原則
C.恰當原則
D.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
E.經濟利益原則
[答疑編號911130114]
【答案】ABCE
【例2·單選題】(2008年)稅收收入劃分的恰當原則以( )作為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收入的標準。
A.征稅效率的高低
B.稅基的寬窄
C.稅收負擔的分配是否公平
D.納稅人的屬性
[答疑編號911130115]
【答案】C
(二)稅收收入劃分的方式
分割稅額(收入分享)
先統一征稅,然后再將稅收收入的總額按照一定比例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加以分割。如原來的“總額分成”
2.分割稅率
按稅源實行分率計征的方式,即由各級財政對同一課稅對象按照不同的稅率征收。
3.分割稅種
4.分割稅制
分別設立中央稅和地方稅兩個相互獨立的稅收制度和稅收管理體系。
5.混合型
【例1·單選題】( )是指分別設立中央稅和地方稅兩個相互獨立的稅收制度和稅收管理體系。
A.分割稅額
B.分割稅制
C.分割稅種
D.分割稅率
[答疑編號911130116]
【答案】B
(三)稅收收入劃分的具體做法
將那些與穩定國民經濟有關以及與收入再分配有關的稅種,劃歸中央政府,如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2.將那些稅基流動性大的稅種劃歸中央政府,如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增值稅、銷售稅和遺產贈與稅等。
3.對于那些與自然資源有關的稅種(如資源稅),如果在地區間分布不均勻,則應該劃歸中央政府,反之則劃歸地方政府。
4.將進出口關稅和其他收費全部劃歸中央政府
5.將那些稅基流動性較小的,稅源分布較廣的稅種,如房產稅、土地稅、土地增值稅等劃歸地方政府
【例1·多選題】下列稅種中,適合由地方政府實施征管的有( )
A.房產稅
B.增值稅
C.土地增值稅
D.消費稅
E.所得稅
[答疑編號911130117]
【答案】AC
四、財政預算調節制度(熟悉)
(一)縱向均衡是指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來源與各自的支出責任或事權范圍相對稱,使各級政府在履行各自的職責時有必要的財力做保障。
(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的橫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產品的供給標準和供給數量在各地區的均等化。
五、政府間財政管理權的劃分(熟悉)
(一)政府預算管理級次
一級政權一級預算,我國分為中央、省、市、縣、鄉五級。
(二)預算管理權限的劃分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審查、批準預、決算的權力機關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預算執行,審批本級預算調整方案
2.各級人民政府是預算管理的國家行政機關
決定本級政府預備費的動用
3.各級財政部門是預算管理的職能部門
4.各部門的預算管理權
5.各單位的預算管理權
【例1·單選題】(2004年)執行審批預算調整方案職權的機構是( )
A.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B.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各級政府
D.各級財政部門
[答疑編號911130118]
【答案】B
【例2·單選題】決定本級政府預備費動用的機構是( )
A.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B.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各級政府
D.各級財政部門
[答疑編號911130119]
【答案】C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