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哺乳、兒童及其他特殊人群用藥
(一)妊娠期婦女用藥
妊娠期婦女用藥時,需要注意:脂溶性高、分子量小、離子化程度低、弱堿性的藥物容易透過胎盤屏障。在妊娠不同時期,藥物對妊娠的影響有所不同。
(1)受精后18天左右:無致畸作用,表現為胚胎死亡流產或存活發育正常。
(2)3~12周是藥物致畸敏感期,需要警惕對胎兒有致畸作用的藥物,如:
①沙利度胺:可引起胎兒肢體、耳、內臟畸形;
②甲氨蝶呤:可導致顱骨和面部畸形、唇腭裂;
③四環素:可造成嬰兒牙齒黃染;
④烷化劑或氮芥類: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異常,指趾畸形;
⑤華法林:后期使用可致胎兒嚴重出血,甚至死胎;
⑥G-6-P缺乏的患者應用可引起溶血的藥物:磺胺、伯氨喹、對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大劑量維生素K、硝基呋喃類、抗瘧藥、硫酸鋅滴眼液。
(3)妊娠毒性分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害將妊娠用藥分為A、B、C、D、X5個級別。
【A級】:正常劑量的維生素、氯化鉀、枸櫞酸鉀
【B級】:青霉素、頭孢、紅霉素、西咪替丁、對乙酰氨基酚、阿昔洛韋、阿卡波糖、二甲雙胍
【C級】:萬古霉素、奧美拉唑、環丙沙星、氨氯地平、羅格列酮、美托洛爾
【D級】:卡馬西平、卡托普利、妥布霉素、鏈霉素、伏立康唑、甲巰咪唑
【X級】:辛伐他汀、沙利度胺、甲氨蝶呤、激素類米非司酮、利巴韋林、華法林、非那雄胺、米索前列醇
(二)哺乳期婦女用藥
乳汁中的藥物可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取決于藥物的理化性質、蛋白結合程度及其在母體中的血漿濃度。蛋白結合率低,脂溶性高的藥物如地西泮、利多卡因,堿性藥物如紅霉素等易進入乳汁。
常用藥物對乳兒影響
(1)安全: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大多數抗菌藥物都能進入乳汁,但進入乳兒體內的量很小,不會對乳兒產生嚴重危害)、胰島素
(2)不宜使用:①磺胺類:引起新生兒腦組織黃染、黃疸;②氯霉素:骨髓抑制、灰嬰綜合征;③性激素:性發育異常、易激惹、尖叫、驚厥;④卡托普利:含巰基,骨髓抑制
(三)新生兒期是指新生兒從出生到28天。新生兒應用會引起中毒的藥物有:硼酸、水楊酸、萘甲唑啉;引起全身性水腫:激素軟膏。
(四)兒童應用抗組胺藥、氨茶堿、阿托品可引起昏迷驚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引起第八對腦神經損傷,四環素、維生素A可引起良性顱壓增高、囟門隆起。
(五)肝功能不全患者可根據生化指標或CTP評分調整給藥劑量,評價肝功能的生化指標有ALT、AST、ALP(堿性磷酸酶)、BIL(膽紅素);肝功能不全患者采用Child-Turcotte-Pugh(CTP)分級評估系統,根據CTP評分調整給藥劑量。
A 級(5~6分)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藥劑量:【50%】的維持劑量
B 級(7~9分)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藥劑量:【25%】的維持劑量
C 級(≥10)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藥劑量:應用不受肝病影響的藥物
應用伏立康唑時,CTP評分為A級,起始劑量為正常維持劑量的1/2,評分B級:維持劑量減少1/2,評分C級的患者不建議使用。
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藥原則:避免或減少使用對肝臟毒性大的藥物;肝功能不全而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選用對肝毒性小并且從腎臟排泄的藥物。
(六)腎功能不全患者根據肌酐清除率(Ccr)調整用藥方案
Cockroft-Gault公式成年男性:Ccr=(140-年齡)x體重/72xScr
成年女性=成年男性Ccr×0.85
(1)不易透過透析膜的藥物:分子量大于500、低水溶性、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分布容積大
(2)透析患者常用藥物:磷結合劑、維生素B/C/D、鐵劑、緩瀉藥(乳果糖、開塞露)、EPO、非甾體抗炎藥
(3)透析患者疼痛首選的鎮痛藥為對乙酰氨基酚
(4)腎臟功能衰竭患者補充活性維生素D選用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
(七)器官移植患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抑制劑(CNI,如他克莫司、環孢素)、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劑(mTOR,如西羅莫司)
(1)環孢素(CsA)
用法用量:初始劑量3~6mg/(kg·d),分2次服用,每12h口服一次,之后根據谷濃度調整劑量。受食物影響較小,可選擇餐前或餐后給藥。
(2)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力是環孢素的100倍。受食物影響明顯,建議患者空腹給藥
2020年執業藥師考試大綱可能會有這些調整! / 點擊查看>>最新版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