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證券投資的收益與風險
一、證券投資收益
(一)股票收益
定義:投資者從購入股票開始到出售股票為止整個持有股票期間的收入。
構成:股息、資本利得和公積金轉增股本
公司收入流的支出順序:營業收入-成本和費用-償還債務債息-繳納稅金=稅后利潤-法定公積金-公益金-優先股息=普通股東的股息
1、股息
(1)現金股息:以貨幣形式支付股息和紅利,是最基本的股息形式。若公司有剩余盈利,發放給普通股東股息數量的多少由董事會決定。發放現金股息對投資者和公司各有意義(投資者注重短期利益,公司注重長遠發展,也要考慮市場影響)
(2)股票股息:以股票的方式派發的股息
(3)財產股息
財產股息-公司用現金以外的其他財產向股東分派股息,常見的有其他公司或子公司的股票、債券或者實物
(4)負債股息
負債股息:用債券或者應付票據作為股息分派給股東。這往往是因為公司已經宣布發放股息但又面臨現金不足難以支付的情況才采取的方法
(5)建業股息
建業股息-經營鐵路、港口等業務的公司,由于建設周期長,在短期內不可能盈利,但為了籌集資金,在公司章程規定并獲得批準后,可以將一部分股本還給股東作為股息。建業股息不同于其他股息,它不是來自于公司的盈利,而是對未來盈利的分配,實質是一種負債分配
2、資本利得
3、公積金轉增股本
4、股票收益率
(1)股利收益率的計算
定義:公司發放的現金股息與股票的市場價格之間的比例
意義:計算實際獲得的股利或預測股利收益
舉例:以每股20元買入某公司股票,持有1年獲得現金股息1.80元,計算股利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1.80/20*100%=9%
(2)持有期收益率:指持有期內股息收入與買賣差價占股票買入價格的比率。
(3)股份變動后持有期收益率:{(調整后的資本利得或損失加上調整后的現金股息)/調整后的購買價格}*100%
(二)債券的收益收益包括:利息收入、資本利得和再投資收益
1、利息收入除了浮動利率債券和保值補貼債券外,利息率一般固定;利息支付方式:發行人在債券的有效期內如何或者分幾次支付利息,一般分為一次性付息和分期付息
債券利息支付方式
一次性付息的方式有:單利付息、復利付息和貼現付息三種方式
分期付息債券-附息債券-息票債券,是在債券到期以前按約定的日期分次按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到期再償還債券本金。付息可以按半年、年或一季度等多種方式
2、資本利得,買賣差價
3、再投資收益率
4、債券收益率
(1)付息債券的收益率
①票面收益率-名義收益率:債券年利息/債券面額*100%
票面收益率
計算:收益率=債券的年收益/債券的票面面額
適用范圍:持有者從發行時買入持有到債券到期,且債券按面額還本的情形。
缺點:不反映債券的買入價格,不反映債券中途交易的情況
②直接收益率-本期收益率:債券的年利息收入與買入債券的實際價格比率。
債券的直接收益率
計算:收益率=年收益/買入價特點:反映投資者投資的成本收益,不反映資本利得。
舉例:債券的面額為1000元,5年期,票面利率為10%,現以950元的發行價公開發行,投資者在認購債券后到期滿可獲得的直接收益率為:
1000*10%/950*100%=10.53%
③到期收益率:息票債券到期收益率和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收益率
息票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適用:從買入期到債券期滿。
計算:(債券年利息+持有期每年的資本利得)/買入價
舉例:1000元面額、期限5年,票面利率10%,買入價為950元,到期收益率為
[1000*10%+(1000-950)/5]/950=11.58%
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收益率
計算:債券的本息和-債券的買入價=債券的利得
收益率=資本利得/債券期限/買入價
舉例:面值1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2%,發行價97元,持有期收益率:
100*(1+12%*3)-97=39
39/3/97*100%=13.40%
④持有期收益率:買入債券持有一段時間,又在債券到期之前出售而得到的收益率,包括持有期的利息收入和資本利得。分成兩種情況:息票債券持有期收益率和一次性還本付息債券利息率。
息票債券持有期收益率
計算:(債券的年利息+持有期平均每年的資本利得))/債券買入價格*100%
在債券期滿之前出售或轉讓的情形。
舉例:1000元面額、期限5年,票面利率10%,買入價為950元,到第三年末以995元的價格轉讓,則持有期收益率為:
[1000*10%+(995-950)/3]/950=12.11%
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收益率
計算:平均每年資本利得/債券買入價格
適用: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中途轉讓。
原因:轉讓價格中包含了持有期的利息收入
舉例:5年期1000元面額,票面利率10%,買入價為1035元,到第三年末以1295元的價格轉讓,則持有期收益率為
(1295-1035)/3/1035=8.37%
⑤贖回收益率:
(2)無息票債券的收益率
①到期收益率
②持有期收益率
(3)貼現債券的收益率
①貼現債券到期收益率:貼現債券發行公布面額和貼現率,計算收益率首先計算發行價格,再計算收益率
發行價格=債券面值*(1-債券發行期貼現率)
收益率=貼現額/發行價格*365/持有期限
舉例:債券面值1000元,貼現率8%,期限為150天。
發行價格:1000*(1-8%*150/360)=966.67元
到期收益率:(1000-966.67)/966.67*365/150=8.39%計算出的到期收益率要高于貼現率,因為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低于債券面值。
②貼現債券持有期收益率
計算公式:持有期資本利得/買入價*365/持有期限*100%
舉例:前一例子在發行60天后以面額9%(6%)的折扣出售,則債券持有期收益率的計算為:
賣出價:1000*(1-9%*90/360)=977.5元
收益率:22.5/977.5*365/60*100%=14%
(若折扣為6%,則相應的賣出價為985元,收益率為:15/985*365/60*100%=9.26%
(三)組合收益率
YP=∑XiYi(i=1---n)
二、證券投資風險
定義:證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和變動幅度
(一)系統風險
定義:由于某種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包括:政策風險、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
*利率風險利率從兩方面影響證券價格:改變資金流向和影響公司盈利
利率風險是固定收益證券的主要風險,尤其是債券,這種風險與債券的質量無關
利率風險是政府債券的主要風險,它沒有信用問題和償還的財務困難,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利率和購買力
利率風險對長期債券的影響大于短期債券
利率對股票價格也產生影響,但對優先股的影響更大
*購買力風險
購買力風險對固定收益證券的影響最大,如優先股和債券
長期債券的購買力風險比短期債券大
浮動利率債券或保值補貼債券的影響小
普通股的購買力風險相對小
股票和債券的風險
股票風險包括公司虧損風險和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債券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和債券價格風險
(二)非系統風險
定義:只對某各行業或者個別的公司的證券產生影響,通常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與整個證券市場的
價格不存在系統全面的影響,而只對少數或者個別的證券收益產生影響,可以通過投資組合來規避風險。 包括:信用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非系統風險
信用風險:發行人到期無力還本付息的風險,發行在財務狀況不佳時出現違約的可能性,受證券發行人的經營能力、盈利水平以及規模大小的影響,不同種類證券的風險大小不同。
經營風險:管理決策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失誤造成公司盈利水平變化的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不可抗拒的風險。內部風險包括項目投資決策失誤;不注意技術更新,企業競爭力下降;不注意市場調查和產品更新;銷售決策失誤等。
財務風險: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的風險,是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或者融資不當導致的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多發債還是多發股,存在成本利息以及利潤分配的對比。
三、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收益與風險相對應。風險較大的證券,要求的收益率相對較高。收益與風險并存,承擔風險是獲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風險的成本和報酬。
公式表示如下:
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風險補償
幾種情況的比較 (一)同一種類型的債券,長期債券利率比短期債券高 (二)不同債券的利率不同,與發行主體的信用有關 (三)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債券的票面利率會提高
(四)股票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債券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z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