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求及其均衡
一、如何理解貨幣需求的概念?
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部門在既定的收入或財富范圍內能夠而且愿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在理解貨幣需求概念時我們還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貨幣需求是一個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時點和空間范圍內社會各部門在其擁有的全部資產中愿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或份額;
2.貨幣需求是一種能力與愿望的統一。只有同時滿足兩個基本條件才能形成貨幣需求:一是有能力獲得或持有貨幣,二是必須愿意以貨幣形式保有其資產;
3.現實中的貨幣需求包括對現金和存款貨幣的需求;
4.貨幣需求的職能范疇包括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
二、如何掌握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
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貨幣必要量公式中。其理論的假設條件是完全的金幣流通。在此條件下,馬克思進行如下論證:
1)商品價格取決于商品價值和黃金的價值,商品價值取決于生產過程,所以商品是帶著價格進入流通的;
2)商品數量和商品價格的多少決定了需要多少金幣來實現它;
3)商品與貨幣交換后,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于它的商品進行交換。這一論證用公式表示就是: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必要量=商品價格總額 / 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
M = PQ / V
這一公式表明:在一定時期內,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必要量主要取決于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速度兩類因素,它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的重要理論意義在于:反映了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這一基本原理。
我們在掌握這一理論時也要注意:
A.本論斷適用于金屬貨幣流通,而在紙幣或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商品價格水平會隨貨幣數量的增減而漲跌。
B.直接運用本公式測算實際生活中的貨幣需求還存在很多困難。
C.僅反映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需要量。
三、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偏好理論)
凱恩斯研究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時假定對貨幣的需求出于三個動機,即交易動機、謹慎動機和投機動機。
交易動機是人們 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頭保留一部分貨幣。因交易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與收入同方向變動。
謹慎動機也叫預防動機,是人們需要保留一部分貨幣以備未曾預料的支付。因謹慎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也與收入同方向變動。
投機動機是指由于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收益,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同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變化,是利率的遞減函數。
由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勞務交易,稱為交易性貨幣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Y的遞增函數,即 L1=L1(Y);
投機性貨幣需求L2則與利率有關,是利率的遞減函數,即 L2=L2(i);
貨幣總需求L由交易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構成,即L=L1(Y)+L2(i)
表明對貨幣的總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兩個因素決定的。
四、影響我國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收入:收入與貨幣需求總量呈同方向變動。
在經濟貨幣化的過程中,貨幣需求有增加的趨勢。
2)價格:價格和貨幣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貨幣需求之間是同方向變動的關系。
3)利率:利率變動與貨幣需求量之間的關系是 反方向的。
4)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總需求是反向變動的關系,并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二者之間的變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更多的影響貨幣需求的結構
6)企業與個人對利率與價格的預期
對利潤的預期同貨幣呈同方向變化,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同貨幣 需求呈反方向變化。
7)財政收支狀況
收大于支有結余,對貨幣需求減少
支大于收有赤字,對貨幣需求增加。
8)其他因素:信用的發展狀況,金融機構技術手段的先進和服務質量的優劣,國家的政治形勢對貨幣需求的影響等。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