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更好的備考2014年統計師考試,中大網校統計師考試網小編特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4年初級統計師考試統計學基礎知識章節輔導,希望能夠對考生全面熟悉統計師考試課程有所幫助!
第四節 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統計指標的設計要求
由于統計指標具有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作用,因而也就成為統計設計的主要內容。設計統計指標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目的性
設計任何一個統計指標,首先應當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何種目的。換言之,設計統計指標取決于統計研究的目的。只有明確了目的,才有可能確定所要研究總體應設計哪些指標進行觀察和考核。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需要,就應設計不同的指標。例如,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觀察零售商業企業人力資源的利用效果時.應設計業務人員勞動效率和全員勞動效率指標進行度量;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觀察零售商業企業房屋設備使用效果時,應設計每平方米營業面積所產出的營業額和每平方米經營利潤率指標進行度量。
(二)、科學性
設計統計指標要求以正確、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以客觀事物內部及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為依據。無論是統計指標名稱與含義的確定,還是統計指標計算方法的選擇,都應準確地反映研究對象內部及其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例如,我們研究商業企業的勞動效率問題,在設計指標時就有三種選擇,即營業員勞動效率、業務人員勞動效率和全員勞動效率。在這三個指標中,前兩個指標只是反映企業局部的勞動效率,唯有選擇全員勞動效率指標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勞動效率的全貌,這樣才體現了指標科學性的要求。
(三)、度量性
統計指標是用數據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特征的,是可以測定和計量的,沒有不能用數量表現的統計指標。統計指標的量化特點既區別于純數學計算又為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提供了條件。設計統計指標要求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在量化層次、計量單位、量化方法和形式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例如,研究人們的“精神生活”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內容,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計委聯合研制的“小康生活水平指標體系”中,將“精神生活”設計了兩個指標,即“教育娛樂支出比重”和“電視機普及率”,這使得“精神生活”的內容具有了度量性。
(四)、可比性
在設計統計指標時應注意各地區、各部門指標的一致性和不同時期統計指標的相對穩定性,以便同類指標能在不同空間和不同時間相互比較。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和統計資料使用要求的變化,統計指標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將會有所修改,修改時就必須考慮到前后時期的可比性。特別是在指標口徑、分類標準、計算價格和計算方法等方面發生變更時,應當規定統一的換算方法。
二、統計指標的內容設計
統計指標就其完成形態而言,由定性規范、定量方法和指標數值三大要素組成。定性規范包括指標名稱和指標含義,定量方法包括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指標數值是在具體時間和空間上所獲得的實測值。設計統計指標,就是將其定性規范、定量方法和資料來源操作化。
(一)、確定統計指標的名稱和含義
確定統計指標的名稱和含義要以相應學科的理論為依據。如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人,工資、利潤、勞動生產率等統計指標的概念,就離不開經濟學的有關理論。但是,某些學科的概念是通過科學抽象得出來的理論概念,而統計指標是反映客觀現實數量特征的概念,它不可能完全照搬理論,而應當在統計實踐中對其加以“改造”,即在設計和構建統計指標時,凡借用有關學科的理論概念,都必須結合統計對象和統計指標的特點,準確界定指標的內涵,使之成為可以計量的數量概念。統計指標的內涵確定以后,還需要明確其外延,應統計哪些內容,不應統計哪些內容,即確定指標口徑。
(二)、確定統計指標的空間標準和時間標準
統計指標數值的大小受一定的空間范圍影響,空間范圍包括全國范圍、地區范圍和系統范圍等,如職工人數統計指標有全國職工人數、某省職工人數、某部門職工人數之分,如果空間范圍發生變化,就要規定具體的處理方法。統計指標的時間標準有兩種,即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要規定時間長度(如月、季、半年、一年)和具體的起止日期;時點指標要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如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就規定為當年7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規定為2000年11月1日零時。
(三)、確定統計指標的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統計指標有無名數指標和有名數指標。無名數指標是一種抽象化的數值,大多數用百分數、系數、倍數等形式表示,多用于質量指標。有名數指標包括實物量、價值量、勞動量等,多用于數量指標。實物量指標要規定用自然實物計量單位或標準實物計量單位,并且還要規定自然實物量折合為標準實物量的方法。復合計量單位適用于表現強度一類的相對指標的數值,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醫療床位保證程度用“人/張”計量等。統計指標計量單位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所研究的社會經濟現象的內容特征。
有些統計指標通過登記、點數、測量和簡單的加總即可求得指標數值,如職工人數、播種面積、牲畜存欄數、在校大學生人數等。這類指標在確定了總體范圍和指標口徑之后,一般不需要再規定具體計算方法。有些統計指標的計算則比較復雜,如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社會勞動生產率等,這類指標必須以一定的經濟理論為依據來確定其計算方法。理論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一般的、本質特征的一種思維形式,而統計指標是認識、管理的工具,它既要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及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又要符合客觀實際.滿足人們認識和管理的需要。因此,這類指標的計算方法必須結合統計實踐加以具體化,使之能夠度量。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統計師
[協議護航-退費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統計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支持
統計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