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生理學知識點精講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臨床執業醫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2.2.心肌的興奮性、自動節律性和傳導性
心肌具有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和收縮性四種生理特性。前三者是以心肌生物電活動為基礎的電生理特性;收縮性則是心肌的一種機械特性。
2.2.1.心肌的興奮性
1)心肌細胞與神經細胞相似,在發生一次興奮的過程中,細胞的興奮性也相應發生一次周期性變化。現以心室肌細胞為例說明其變化規律。
(1)有效不應期:從0期除極開始到復極3期膜電位達-55mv這段時間,無論給予多大的刺激,心肌細胞都不發生反應,即興奮性為零(因為鈉通道處于失活狀態),此期稱為絕對不應期。
隨著膜電位由-55mv恢復到-60mv,在這段時間里,給予強刺激,可引起局部興奮,但不能暴發動作電位(此時鈉通道剛剛開始復活),此期為局部反應期。由于在絕對不應期和局部反應期內,細胞在無論多么強的刺激作用下都不能產生動作電位,故將這兩期合稱為有效不應期。
(2)相對不應期:從復極-60mv到-80mv這段時間內,鈉通道已逐漸復活,但其開放能力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此時若用高于正常閾值的強刺激便可產生動作電位,故稱相對不應期。
(3)超常期:從復極-80mv到-90mv這段時間內,由于膜電位已經基本恢復,但其絕對值尚低于靜息電位,與閾電位的距離較近,故用略低于正常閾值的刺激便能產生動作電位,此時興奮性高于正常,稱為超常期。
在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內引發的動作電位,其0期除極速度、動作電位幅度及傳導速度均低于正常(此期內部分鈉通道仍處于失活狀態)。這樣的動作電位傳播速度較慢,因此容易形成心律失常。
最后,復極過程完畢,膜電位恢復正常,興奮性也恢復至正常水平。
2)興奮性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及意義:
①特點:有效不應期特別長(200~300毫秒),相當于心肌收縮活動的整個收縮期及舒張早期;
②意義:心肌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的特點保證心肌在收縮期和舒張早期以前不會接受刺激產生第二次興奮和收縮,即保證心肌不會發生完全強直收縮,從而保證了心臟的收縮和舒張交替地進行,使心臟泵血功能得以完成。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的產生就證實了心肌組織的這一特點。
習題:
心室肌有效不應期的長短主要取決于
a.動作電位0期去極的速度
b.動作電位1期的長短
c.動作電位2期的長短
d.動作電位3期的長短
e.閾電位水平的高低
[答疑編號111030105]
『正確答案』c
2.2.2.心肌的自動節律性
概念:心肌細胞能夠在沒有外來刺激的條件下,自動地發生節律性興奮的特性,稱為自動節律性,簡稱自律性。具有自動節律性的組織或細胞,稱自律組織或自律細胞。
自律細胞在單位時間內自動發生興奮的次數是衡量其自律性高低的指標
在生理情況下,只有特殊傳導系統才具有自律性,它們包括竇房結、房室交界、希氏束和浦肯野纖維,其自律性的高低依次為100次/分、50次/分、40次/分和25次/分。
竇房結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動產生的興奮向外擴布,依次激動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內傳導組織和心室肌,引起整個心臟興奮和收縮。
竇房結是主導整個心臟興奮和跳動的正常部位,故稱為心臟的正常起搏點。
在生理情況下其他部位的自律組織不能表現出其自身的自律性,只是起著興奮傳導作用,故稱為潛在起搏點。
在某種異常情況下,竇房結以外的自律組織,也可以自動發生興奮,而心房或心室則依從當時情況下節律性最高部位的興奮而跳動,這些異常的起搏部位則稱為異位起搏點。
正常情況下,竇房結通過搶先占領和超速驅動壓抑兩種方式控制著潛在起搏點,使它們的自動興奮受到抑制而表現不出來,從而實現由竇房結的節律來引導整個心臟的節律活動。
習題:
衡量心肌細胞自律性高低的指標是:
a.閾強度
b.興奮性
c.0期除極速度和幅度
d.4期自動除極速度
e.絕對不應期
[答疑編號111030106]
『正確答案』d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試題 考試報考條件 考試培訓 最新考試動態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