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陜西教師招聘
幼兒學段《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20世紀60年代以來,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是學前教育事業成為( )。
A.社會慈善事業
B.社區保障事業
C.社會公共事業
D.社區福利事業
2. 在原始社會時期,
幼兒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務是( )。
A.使幼兒學到基礎知識
B.使幼兒學會基本技能
C.保證幼兒的存活
D.使幼兒學會勞動
3. 德國幼兒教育家( )被譽為“幼兒園之父”,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
A.福祿貝爾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巴班斯基
4. 幼兒教師要注意保護幼兒的聲帶,選擇適合學前
兒童音域特點的歌曲或朗讀材料,每句不 要太長,每次練習時,發聲時間最多在( )分鐘。
A.4—5
B.5—6
C.6—7
D.2—3
5. 學前兒童出血時血液凝固得較慢,如新生兒出血需要8—10分鐘才能凝固,幼兒需 要( )分鐘。
A.3—4
B.4—6
C.6—7
D.7-9
6. 嬰幼兒時期腦的發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幾年內,腦重量增加近4倍,( )歲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A.5
B.6
C.7
D.8
7. ( )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
A.科學
B.藝術
C.文學
D.健康
8. ( )直接決定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好壞。
A.幼兒家長
B.幼兒園環境
C.幼兒教師
D.幼兒園領導
9. ( )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勤儉辦園。
A.開放性
B.發展適宜性
C.幼兒參與
D.經濟性
10.幼兒主動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戲
B.交往
C.活動
D.游玩
11.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幼兒每日的戶外活動時間至少為( )小時。
A.1
B.1.5
C.2
D.3
12.著有《幼稚園之新大陸》,創立生活教育理論的是( )。
A.陶行知
B.陳鶴琴
C.張宗麟
D.張雪門
13.以“最近發展區”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種新教學模式是( )。
A.直接教學
B.合作教學
C.支架式教學
D.啟發式教學
14.人生的第一階段,也是人生中發展變化最為迅速的時期是( )。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學前期
15.通過評價,可以及時發現現行課程與預訂目標之間的差距和問題,明確努力方向,提高教 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學。這說明幼兒園課程評價具有( )作用。
A.鑒定
B.診斷
C.改進
D.導向
16.( )歲時幼兒能基本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并自覺調整自己的發音。
A.3
B.4
C.5
D.6
17.幼兒教師在選擇和創編
智力游戲時,要考慮游戲的( ),即保證游戲中蘊含的知識內容準確、難度適中,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
A.適宜性
B.新穎性
C.科學性
D.特殊性
18.根據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理論,基本的信任感發生的階段是( )歲。
A.O 1.5
B.1.5—3
C.3—6、7
D.6—12
19.( )是幼兒最初社會性發生的標志。
A.誘發性微笑的出現
B.啼哭
C.出聲的笑
D.有差別的微笑的出現
20.培養機智、敏銳和自信心,防止疑慮、孤僻,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針對( )的幼兒。
A.抑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膽汁質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 簡述家庭教育、托幼機構教育和社區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2. 簡述新時代幼兒教師應如何進行角色轉變。
3. 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4. 簡述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
5. 簡述幼兒燙傷時教師應如何處理?
6. 簡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關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理論聯系實際,從功能論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2. 論述社區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四、材料分析題(15分)
有的幼兒園在創設物質環境過程中,購買大量高價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檔,教師花 費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繽紛的墻飾,甚至還買來一些名畫進行裝飾,環境的布置非常明顯地體現了幼兒園中教師的特長和喜好。面對這些高檔的材料,教師時刻提 醒幼兒注意愛護,甚至很多時候不讓幼兒操作這些材料,只是有人來參觀時,才拿出來讓幼兒操作。這種高檔的環境一旦布置好之后,整個學期,甚至整個學年基本 不會變動。此外,有的幼兒園小、中、大班環境布置得非常雷同,當人置身其中時,如果不看班級標識牌,根本無法判斷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
結合有關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基本原則方面的知識,分析以上現象主要違背了哪些原則。并說明理由。
五、活動設計題(15分)
以“美麗的大自然”為主題,設計一個幼兒園大班的活動方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C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20世紀60年代以來,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是學前教育事業成為社會公共事業。
2. 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 師詳解]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所有的青壯年成天都要為獵取食物奔波,以勉強維持全部落人的生存。社會沒有多余的人力、財力專門花在教育兒童上,只能由婦女 和年老體弱的成人在駐地周圍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哺育兒童,保證他們存活下來,并向他們傳授維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識經驗。因此,在原始社會時期,幼兒教 育是完全融合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務是保證幼兒的存活。
3. 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被譽為“幼兒園之父”,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福祿貝爾認為,教育能發揮幼兒內在的生命力。
4. 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學前兒童身體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損傷。幼兒教師要注意保護幼兒的聲帶,選擇適合學前兒童音域特點的歌曲或朗讀材料,每句不要太長,每次練習時,發聲時間最多在4—5分鐘。鼓勵學前兒童用自然、優美的聲膏唱歌、說話,避免高聲喊叫。
5. B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學前兒童血液中含水分及漿液較多,而凝血物質及鹽類較缺乏,因此,學前兒童出血時血液凝固得較慢,需要4—6分鐘。
6. 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嬰幼兒時期腦的發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幾年內,腦重量增加近4倍,7歲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與此同時,腦的機能也逐漸復雜、成熟和完善起來,為建立各種條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礎。
7. B[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期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8. C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思想、教學組織形式等直接決定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好壞。
9.D[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勤儉辦園。貫徹經濟性原則具體要做到少花錢,多辦事。
10.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游戲活動的指導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幼兒主動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游戲。游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社會性、情感和身體等各方面的發展。
11.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于3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于1小時。”
12.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 師詳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國鄉村教育的倡導者,也是中國農村幼教事業的開拓者。1927年前后,他連續發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幼稚園之新大 陸》《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三篇文章,積極宣傳為勞苦大眾服務的幼兒教育的主張,指出工廠與農村就是幼稚園之新大陸,并于1927至1930年間,在南 京曉莊師范學校附近首創了四所農村幼稚園,以后又在上海開辦了勞工幼兒團,在我國幼兒教育史上寫下了令人矚目的一頁。
13.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名 師詳解]支架式教學是以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它是指通過支架(教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 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學中,教師作為文化的代表引導著教學,使學生掌握、建構、內化那些能使其從事更高認知活動的技能,這種掌握、建構和內化是 與其年齡和認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獲得了這種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
14.D[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學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階段,也是人生中發展變化最為迅速的時期。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
15.B[考點提示]本題考查教育評價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通過評價,可以及時發現現行課程與預訂目標之間的差距和問題,明確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學。這就如同醫生看病一樣,先要診斷出毛病,然后對癥下藥。這說明幼兒園課程評價具有診斷作用。
16.B[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4歲時幼兒能基本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并自覺調整自己的發音。幼兒在學習語音時,成人應給予及時的、正確的關心。
17.C[考點提示]本題考查游戲活動的指導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幼兒教師在選擇和創編智力游戲時,要考慮游戲的科學性,即保證游戲中蘊含的知識內容準確、難度適中,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正確的知識滲透有助于幼兒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如果僅僅是為游戲而游戲,缺乏科學性、知識性,也就失去了智力游戲的意義。
18.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幼兒自主對羞愧是1.5—3歲;主動對內疚是3—6、7歲;勤奮對自卑是6—12歲;而信任對懷疑是0—1.5歲,是信任感建立的關鍵期。
19.D[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有差別的微笑的出現標志著幼兒最初的社會性發生。
20.A[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名師詳解]疑慮、孤僻是抑郁質幼兒的特點,題干所述是針對這類幼兒的。
二、簡答題
1.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家庭教育的作用:(1)家庭教育保證了兒童肌體的正常生長發育;(2)家庭教育促進了兒童社會化的進程;(3)家庭教育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托幼機構教育的作用:(1)輻射作用,即對各種形式的幼兒教育發揮指導、示范作用并帶動幼兒教育的發展;(3)促進各種幼兒教育形式的相互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社區教育的作用:(1)為學前兒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2)可提高全社區居民的素質(3)為幼教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從業渠道。
2.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由文化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學習的引導者;(2)由課程教材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師幼關系的控制者轉變為師幼關系的協調者與合作者;(4)由知識的權威轉變為知識的終身學習者。
3.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從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切入;(2)以平等的態度和方式溝通;(3)應盡可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向家長提出的問題盡可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個別差異和特點;(4)與家長一起制訂觀察研究孩子的具體計劃,全面系統地收集研究資料。
4.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5)能聽懂和會說
普通話。
5.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幼兒生活指導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第一,迅速去除被燙傷物浸透的衣物。如果身上還沾有熱粥、熱菜和生石灰等,要輕輕拭去。
第二,一度燙傷,可在局部涂燙傷藥膏,如獾油、京萬紅、清涼油等,3—5天可痊愈。
第三,二度燙傷,用干凈的紗布、毛巾覆蓋創面,切勿弄破和擠壓水皰,也不可在創面涂草木灰等不潔之物,將幼兒平穩送入醫院治療。
第四,三度燙傷,除用干凈的毛巾紗布覆蓋創面,不能弄破和擠壓水皰外,若燙傷面積大,幼兒煩躁口渴,可少量多次給淡鹽水飲用,速送醫院處理。
6.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兒童發展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三、論述題
1.[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學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學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但是,學前教育功能的釋放并不是無條件的隨意行為,它必然受到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
“超 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夸大了學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據的 “關鍵期”理論已經遭到質疑。事實證明,從0歲到65歲之間所有年齡段都有著開發智力的機遇,而非僅僅限于人生的早期階段。其次,“超前教育”和“神童教 育”都把識字作為主要目標之一,提出了“0歲掃盲,3歲讀書”。與學前期兒童應首先發展口語相違背。最后,“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為了在短期內取得驚 人的效果,采取了單項強化訓練的辦法,破壞了兒童和諧發展的正常進行。
總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無視兒童發展的規律,鼓吹學前教育萬能論,最終必將導致學前教育的無能。
2.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幼兒園環境創設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1)社區環境的教育性
幼 兒園周圍的社區是幼兒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在幼兒的成長中,特別是精神的成長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幼兒園教育要擴展到社區的大背 景下進行,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革命歷史文物、遺跡等,不僅擴大教育的空間,更是教育內容的豐富和深化。
(2)社區資源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社區作為一個生產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備的社會小區,能為幼兒園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教育場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不僅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幼兒園教育本身的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支持。
(3)社區文化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社區文化無形地影響著幼兒園教育,優秀的社區文化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寶貴資源,影響著幼兒園教育。一般來說,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區,幼兒園的園風、教育質量也都不錯,社區的影響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
四、材料分析題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幼兒園環境創設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是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這些原則貫穿于環境創設的各項工作之中,對環境創設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導作用。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只有認真貫徹這些原則,才能更好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
題干案例的做法,違背了經濟性原則、幼兒參與性原則和發展適宜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的地區、不同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勤儉辦園。貫徹經濟性原則具體要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幼兒園在創設物 質環境過程中,購買大量高價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檔,教師花費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繽紛的墻飾,甚至還買來一些名畫進行裝飾……”明顯違背了這一原則。
幼 兒參與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合作、共同參與的過程。環境的創設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本身的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培 養幼兒的主體精神,發展幼兒的主體意識;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能切實地體驗到自己做的事對集體的影響,從而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面對 這些高檔的材料,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愛護,甚至很多時候不讓幼兒操作這些材料,只是有人來參觀時,才拿出來讓幼兒操作。”這就違背了幼兒參與性原則。
發 展適宜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從一般年齡特征來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在 身心發展特點上的差異性是非常明顯的,其身心發展所需要的環境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征為其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這種高檔的環境 一旦布置好之后,整個學期,甚至整個學年基本不會變動。此外,有的幼兒園小、中、大班環境布置得非常雷同,當人置身其中時,如果不看班級標識牌,根本無法 判斷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就違背了這一原則。
五、活動設計題
[考點提示]本題考查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部分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
美麗的大自然
活動目標: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豐富性,知道彩虹七種顏色的名稱。
2.會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對美麗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激發幼兒的藝術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體及課件、錄音機及音樂磁帶、作業展示板等。 學具:水彩筆(蠟筆)、剪刀、彩紙、膠水、大張鉛化紙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品嘗各色水果糖,說說吃了什么顏色的糖?覺得味道怎樣?
2.課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讓幼兒欣賞,從中找一找更豐富的色彩。
3.欣賞兩段音樂,讓幼兒說說音樂里表現的是什么顏色?你是怎樣聽出來的?
4.導入正題,教師:色彩居然具有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美麗的大自然》吧!老師想起了一種自然現象,叫彩虹,誰能說出彩虹顏色的名稱來?(幼兒回答)將幼兒分成七組,分別以顏色命名。
5.欣賞小朋友作品三幅(電子幻燈片),說說它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讓幼兒討論如何用這些材料來表現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兒創作,教師分組巡回指導。尊重幼兒意愿,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重新組合每組的陣容,開始用色彩來進行創作。
8.展示每組作品,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小朋友當解說員,其他人和老師當觀眾,一起參觀《美麗的大自然》畫展。
9.欣賞大師作品。教師:世界在我們的眼里是多么新鮮、神奇和美麗,藝術大師們也用豐富的色彩表達著對大自然的熱愛。(以電子幻燈片形式讓幼兒欣賞3-4幅作品,并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結束語:原來大師的想法和我們很多小朋友是一樣的,只要大家經常用發現的眼光尋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不久你們也肯定能成為藝術大師。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發現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動自評:本次活動處處突出了幼兒的主體性,先讓幼兒通過看、聽、說來感受自然界顏色的豐富,再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材料來表現七彩自然,各組幼兒自 由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紹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尊重幼兒的意愿,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在活動中老師還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大自然 的景色展示于幼兒眼前,后與音樂欣賞結合,更加深了幼兒對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師的作品又較好地激發了幼兒繼續創作的愿望。總之,本活動運用多種手段, 巧妙地將各種資源統合在七彩自然這一內容中,使幼兒獲得了多元的發展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