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匯編試卷(二)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將其選出并把它的標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 )
A.教育問題
B.教育價值
C.教育事實
D.教育規律
2.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性事件做出迅速、恰當的處理被稱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 )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造性
D.主體性
3.與高級神經活動過程中的“強、平衡、靈活”相對應的氣質類型是( )
A.多血質
B.膽汁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4.三結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三結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C.校長、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D.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三結合
5.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 )
A.教學計劃
B.課程標準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標
6.名詞術語脫離實物,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 )
A.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鞏固性原則
7.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研究
兒童道德發展的
心理學家是( )
A.斯騰伯格
B.科爾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8.學生對教師必須服從,學生個性受到壓抑。這種觀點是( )
A.教師中心論
B.學生中心論
C.教育中心論
D.知識中心論
9.新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 )的整合。
A.各科內容
B.教育方法
C.教學過程
D.學科課程
10.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得出幾乎相同的研究結果,這是指(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1.在上課過程中,如果有學生搗亂,教師可以不予理睬,這屬于( )
A.消退
B.負強化
C.隔離法
D.懲罰
12.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個體開始考慮“我是誰”的階段是( )
A.自主感對羞恥感
B.自主敢對內疚感
C.勤奮感對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13.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 )
A.內化了的成分
B.動力性成分
C.非
智力成分
D.態度的核心成分
14.下列關于“最近發展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兒童現有水平與教師的期望之間的差距
B.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C.兒童現有水平與經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
D.兒童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
15.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的是( )
A.赫爾巴特
B.桑代克
C.烏申斯基
D.夸美紐斯
16.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進程與其政治經濟發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經濟發展
B.教育阻礙政治經濟發展
C.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D.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發展狀況
17.下列屬于學習的是( )
A.蜘蛛織網
B.望梅止渴
C.年輕人模仿蜘蛛俠
D.走路
18.提問“利用紅色可以做什么”屬于( )訓練。
A.發散思維
B.抽象思維
C.頭腦風暴
D.推測與假設
19.《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
A.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B.普及高中教育
C.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D.實現教育終身化
20.教師在學生的作業后面寫上“你進步很快,祝賀!”等評語,這種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基礎的評價屬于(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
1.我國心理學家主張把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________的學習和行為規范的學習。
2.狹義的教育是指教育_________。
3._____是一個人的心理面貌本質屬性的獨特結合,是人與人相互區別的主要方面。
4.一般而言,學習策略包含著___、____和_____三個方面。
5.教師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__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學生有哪些基本權利?
2.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3.簡述教師的專業素養。
4.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規律?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述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特點。
2.試述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五、教育寫作(本大題共30分)
以《讀書與教師成長》為題,結合自己讀過的一本或多本著作或文章,揭示閱讀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教育問題是推動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教育學概念的理解。★★★
【錯因分析】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記憶不牢固。
2.C【解析】“教育機智”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表現。
【命題立意】考查教師創造性的體現。★★★
【錯因分析】對教師勞動的特點理解不透徹,易誤選。
3.A【解析】根據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氣質類型對照表,“強、平衡、靈活”是多血質的氣質類型。
【命題立意】考查氣質類型學說。★★★
【錯因分析】對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氣質類型對照表記憶不牢固,易誤選。
4.A【解析】“三結合”的教育指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結合。
【命題立意】考查“三結合”教育的內容。★★★
【錯因分析】對基礎概念記憶不牢固。
5.B【解析】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命題立意】考查編寫教科書的依據。★★★
【錯因分析】對課程標準的內涵理解不透徹,易誤選。
6.A【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應使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引導他們運用新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理解掌握。★★★
【錯因分析】對我國目前主要的教學原則掌握不夠,理解不深入,易誤選。
7.B【解析】科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進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漢斯偷藥”的故事,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作出判斷。
【命題立意】考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錯因分析】對科爾伯格采用“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記憶不牢固,易誤選。
8.A【解析】教師中心論的典型代表包括赫爾巴特和凱洛夫,他們認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主宰作用,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
【命題立意】考查師生關系中的兩種觀點。
【錯因分析】對師生關系的兩種對立觀點理解不深刻,易混淆。
9.D【解析】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命題立意】本題旨在考查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錯因分析】對新課改要求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相關知識點掌握不全面,易誤選。
10.A【解析】信度是指一個測驗量表的可靠程度(可信程度)。它以反復測驗時能否提供相同的結果來說明。
【命題立意】本題旨在考查信度的內涵。★★★
【錯因分析】對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區分不清。
11.A【解析】條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強化,條件反應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稱為消退現象。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消退的應用。★★★
【錯因分析】對消退和負強化區分不清,易誤選。
12.D【解析】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歲~18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命題立意】本題考察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
【錯因分析】對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的各個階段的任務記憶不牢固,易混淆。
13.D【解析】態度結構包括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態度的情感成分的定義。★★★
【錯因分析】對態度的情感成分的定義記憶不牢固。
14.C【解析】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的現有水平和借助別人幫助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命題立意】考查最近發展區的內涵。★★★★
【錯因分析】對最近發展區理解不透徹,易誤選。
15.A【解析】赫爾巴特是康德哲學教席的繼承者,近代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命題立意】考查赫爾巴特在教育學學科領域中的地位。★★★★
【錯因分析】基礎知識點記憶不牢固,易誤選。
16.C【解析】教育是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的,所以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不平衡。
【命題立意】考查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錯因分析】對教育是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理解不深刻。
17.C【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命題立意】考查學習的內涵。★★★
【錯因分析】對學習的內涵理解不透徹。
18.A【解析】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形態擴散等。形態擴散即以事物的形態(如顏色、味道、形狀等)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利用紅色可以做什么”即屬于形態擴散。
【命題立意】考查訓練發散思維的常用方法中的形態擴散。★★★★
【錯因分析】對發散思維訓練的常用方法區分不清。
19.C【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命題立意】考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內容。★★★
【錯因分析】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內容記憶不牢固。
20.B【解析】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它包括在一節課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口頭提問和書面測驗。
【命題立意】考查教學評價的基本類型。★★★★
【錯因分析】對形成性評價記憶不牢固,理解不透徹,易誤選。
二、填空題
1.技能
2.學校
3.性格
4.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
5.設計教法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的權利;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的權利;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學生權利內容的掌握。★★★
2.(1)問題情境;
(2)定勢與功能固著;
(3)原型啟發;
(4)已有知識經驗;
(5)情緒與動機;
(6)個體的認知結構、個性特征以及問題的特點等也會影響問題的解決。
【命題立意】考查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3.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指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
(1)教師的知識素養包括政治理論修養,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本體性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條件性知識)以及豐富的實踐知識;
(2)教師的能力素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較高的教育機智)。
【命題立意】考查對教師應具備專業素養的掌握和理解。★★★
4.(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互作用的規律(間接性規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雙邊性規律);
(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教育性規律)。
【命題立意】考查對教學過程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把握。★★★★
四、論述題(答案要點)
1.(1)尊師愛生。現代教育中的“尊師愛生”不是封建等級關系、政治連帶關系、倫理依附關系,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協作,順利開展教育活動。
(2)民主平等。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不同的地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相互之間存在依賴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賴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教的成效有賴于學生的積極配合。作為教師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做知心朋友。
(3)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促進教師的教,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同時,在教育過程中,虛心的教師也會從學生那里學到不少東西,從而不斷充實自己。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師與學生集體之間、學生個人之間,在心理上彼此協調一致,相互接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現為師生關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態度、情緒、言行等的相互體驗而形成親密或排斥的心理狀態,而不同的情緒反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有著重大的影響。
【命題立意】考查對新課程改革下師生關系的掌握。★★★★
2.(1)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是良好觀察的重要條件。
(2)充分的準備、周密的計劃、提出觀察的具體方法,是引導學生完成觀察的重要條件。
(3)在實際觀察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良好觀察習慣。
(4)引導學生學會記錄整理觀察結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寫出觀察報告、日記或作文。
(5)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并匯報觀察成果,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
【命題立意】考查教師培養學生觀察力的方法。★★★★
五、教育寫作(寫作思路)
首先,考生可以從讀書的作用、意義以及重要性來展開作文,充分把握“讀書”的內涵。
其次,考生可以從“教師成長”與讀書的聯系開始論述,指出“讀書”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的中心思想。這需要考生從具體的事例著手,進一步體現和印證本文主旨。
最后,可以從現代教育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來進行總結,說明“讀書”是教師進行“終身學習”的選擇。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