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章節練習題:教育學基礎知識(二)
1[.單選題]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的時間是()年。
A.1986
B.1904
C.1922
D.1949
[答案]B
[解析]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奠定了小學教育在“新學制”中的法律地位,并規定初等小學教育為義務教育。
2[.單選題]教育目的是衡量教學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這體現了教育目的的()作用。
A.導向
B.評價
C.激勵
D.指導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具有導向、激勵和評價作用,“衡量教學實施的依據和標準”體現的是教育目的的評價作用。
3[.單選題]教育的最高理想通過()體現出來。
A.課程目標
B.教育目的
C.教學目標
D.培養目標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4[.單選題]認為兒童教育內容包括“歌詩”“習禮”和“讀書”,提出“隨人分限所及”的兒童教育思想是()。
A.張煥綸
B.張百熙
C.王守仁
D.朱熹
[答案]C
[解析]王守仁認為對兒童的教育要“隨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隨人分限所及”是指在傳授知識時要考慮到不同的兒童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識的難易深淺也應不一樣,應傳授給兒童所能接受的知識內容。
5[.單選題]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途徑是()。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從事智力勞動
C.從事體力勞動
D.接受教育
[答案]A
[解析]“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觀點之一。
6[.單選題]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穩定,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教育實體出現,教育初步定型,這些特征的出現標志著學校教育制度進入()。
A.前制度化教育階段
B.制度化教育階段
C.非制度化教育階段
D.學校萌芽階段
[答案]A
[解析]前制度化教育是人類教育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一般認為,在奴隸社會初期出現了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即實體化教育,學校是其重要的標志。學校的產生,意味著教育活動的專門化,教育形態趨于定型。學校具有以下特點:①教育主體的確定;②教育對象的相對穩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④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⑤是由以上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7[.單選題]“教育:從搖籃到墳墓?!边@是()的典型觀點。
A.成人教育
B.業余教育
C.在職教育
D.終身教育
[答案]D
[解析]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是貫穿人的一生,“教育:從搖籃到墳墓”正是終身教育的觀點。
8[.單選題]“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指的是()。
A.廣義的教育現象
B.狹義的教育現象
C.正規教育
D.學校教育
[答案]A
[解析]廣義的教育指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奥牼幌?,勝讀十年書”指對人的知識、思想等產生了影響,屬于社會教育范疇。
9[.單選題]關于教育目的,不持有社會本位論的人的是()。
A.荀子
B.赫爾巴特
C.孟子
D.涂爾干
[答案]C
[解析]荀子、赫爾巴特、涂爾干都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故選C。
10[.單選題]()強調應培養“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雅典教育
B.斯巴達教育
C.古埃及教育
D.古印度教育
[答案]A
[解析]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強調培養“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