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評工程師考試沖刺練習《環評案例分析》
管道項目案例
擬鋪設一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全長約700km。沿線經過平原農田區、城鎮、灌叢草甸區、河流、濕地、山陵重丘森林植被區,跨越鐵路、公路,經過2處重要地下文物區,其間經過一省級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和一處風景名勝區的邊緣地帶。所需經過兩個較大的鄉鎮,每個鄉鎮的人口均超過3000人,區域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
項目所經地區降雨量約450mm,蒸發量3700mm。常年主導風向為NW。
第一組問題:
1.經過野生動物保護區,現狀調查應弄清哪些問題?
重點弄清保護區的地理位置、級別、區劃情況,管理情況及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原因,主要保護動物的種類、名錄、保護等級、種群數量、分布范圍、生理生態特性,包括其食源、水源、繁殖地、庇護所、領地范圍、遷徙路線,等。
2.按國家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沿線主要有哪幾類土地利用類型?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域設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運輸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其他用地。
3.在經過保護區時,設計單位未提出比選方案,環境影響評價應關注哪些內容?
首先應提出完全繞避的局部方案,與推薦方案進行等深度的評價;針對可能對保護區造成的不利影響編制專題報告,就工程占地、植被損失、施工期水土流失、地表水、聲環境影響、環境空氣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特別是對保護區的結構、功能、重點保護對象及價值進行影響評價評價。
4.該類項目營運期是否存在風險?風險因素有哪些?主要影響是什么?
(1)存在風險。
(2)風險因素主要是管線腐蝕、破裂,人員在操作地面設施時發生誤操作,設備本身存在問題,如閥門質量差、閥門損壞,設計方面存在問題。
(3)主要影響是天然氣泄漏污染空氣,特別是容易發生火災事故,造成更大的損害。其主要影響敏感目標是工程所經過的兩個鄉鎮集中居民區。
5.對2處文物保護單位,應采取哪些保護措施?
先由文物管理部門進行勘察,能發掘的進行發掘;不能發掘的劃分保護范圍;工程建設應在取得文物保護部門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對于不能發掘的文物保護區,應采取繞避方案;工程建設不能在文物保護范圍內有任何形式的作業行為;采用對文物影響最小的施工工藝。
(在2005年環評師考試的案例題中,輸氣管線是兩道生態類案例題之一。重點考了沿線生態區段的劃分問題—這是管線類項目生態影響評價的基本技術方法。環境影響評價應分哪幾個期、環境風險問題。本組及以下第二組問題包括2005年考題的內容。)
第二組問題:
1.工程分析中,除地下管線外,需分析哪些工程建設內容?
首站、調度中心、集(儲)氣站、清管站、地下儲氣庫地面壓氣設施、泵站、分輸站、調壓計量站、末站。
2.根據題意,沿線可劃分為哪幾個生態區段?
平原農田段、城鎮段、灌叢草甸段、山嶺重丘森林段。
3.指出本工程生態影響的評價等級與范圍。
生態評價等級應為一級,評價范圍為管線兩側300-500米范圍,包括棄土場。
4.本工程的生態影響主要發生在哪個階段?評價重點有哪些?
施工期是本工程生態影響的主要階段。
重點評價對沿線平原農田生態系統、灌叢草甸生態系統、山嶺重丘森林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敏感生態保護目標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的影響。評價對各類生態系統與敏感保護目標的結構、功能、保護對象與價值等影響。
5.給出工程地面設施的選址要求。
天然氣為易燃易爆氣體,本工程地面設施均涉及到環境風險與安全問題。選址應根據風險評價結論,盡可以遠離集中居民區、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等環境保護目標,與居民區等保護目標之間有足夠的防護距離。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評師考試報考指南 環評師考試培訓 環評師教材 考試大綱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