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評工程師考試沖刺練習《環評案例分析》
公路案例
某A市到B市之間修建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長127km,項目共投資30億元,屬大型建設項目,建設前后區域聲級變化3~11dB(A)。其中兩地都有火電廠,粉煤灰運回自己的貯存場,公路途經30余個村莊,且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活動,公路修建橋梁一座,經過一條河流,河流下游7km處有飲用水源保護區,公路穿過一條隧道。
問題:
1.該項目噪聲評價等級為幾級簡述理由。
一級評價。
該高速公路為大型建設項目,沿線村莊較多涉及人口多,聲環境功能區為居民集中區,噪聲影響聲級變化幅度較大,且有國家保護野生動物。
(本題考的是噪聲影響評價導則的有關規定。學習時不僅要知道一級評價確定的或方式,同時要知道二級、三級評價確定的理由及方式)
2.營運中評價噪聲影響,需要的主要技術資料?
(1)工程技術資料:公路路段、道路結構、坡度、路面材料、標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橋數量。
(2)車流情況:分段給出公路、道路晝間和夜間各類型車輛的平均車流量,車速。
(3)環境狀況:公路至預測點之間的地面類型,公路與預測點之間的障礙物,地形高差等。
(4)敏感點參數:敏感點名稱、類型、所在路段、樁號(里程)和路基的相對高差、人口數量、沿線公布情況、建筑物的朝向、層數、現狀噪聲,采用的評價標準。
(在2005年環評師案例考試題中,兩道生態類考題其中之一是高速公路案例,重點考了噪聲預測所需技術參數及資料獲取問題。但2008年又出了基本類似的問題。)
3.進行環評時,還需要收集哪些關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水土流失的資料
(1)調查并收集野生動物名稱(包括拉丁學名)、保護級別、種群數量、分布、生境條件,包括棲息地、活動區、食源、水源、庇護所、繁殖區、遷徙路線及領地范圍等。
(2)調查并收集當地水土保持區劃及水土保持要求,收集沿線有關發生水土流失的侵蝕模數,包括地形、坡度、當地降水量、植被覆蓋率等方面的資料,調查收集當地已采取的成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4.保護耕地的措施(限6項)?
(1)工程選線盡可能少占耕地
(2)采用低路基或以橋隧代路基方案
(3)利用隧道棄渣作路基填料,減少從耕地取土
(4)臨時占地選址盡可能避開耕地
(5)保護土壤層,工程建設時先將表層土壤剝離,堆放保存好,用于植被恢復或重建
(6)利用兩地電廠粉煤灰用路基填料之一,減少從耕地內取土
(還有:保護水保設施,防止發生水土流失;保護農田水利設施等。但本題限6項,答少或答多了均可能不得分,或酌情扣分。)
5.橋梁運營期間的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及建議。
(1)橋梁營運期的風險主要是運輸危險品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危險品泄漏對下游飲用水源地的污染;
(2)提高橋梁建設安全等級;
(3)建設橋面徑流引導設施,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4)設置警示標志和監控設施;
(5)限制車輛速度;
(6)實施運輸危險品車輛的登記和全程監控制度;
(7)提出風險應急預案。
(風險評價是當前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首次在公路案例中考出環境風險是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題中。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試題中提出了公路經過跨河橋梁時應關注哪些問題?實際上考的就是運輸危險品的車輛經過橋梁段時發生事故的環境風險問題。2007年考的公路案例其中一問要求指出公路營運期的水環境風險。2008年又考了相似的內容。可見對水環境風險的關注。)
第二組問題(本人補充):
1.為減少工程取土場數量和取土量,除用電廠粉煤灰外,還可以考慮哪些利用方案?
盡可能利用電廠生產及其貯灰場的粉煤灰,還可以利用本項目隧道工程產生的棄渣,城市建設地基挖方、拆遷產生的磚瓦廢石或其他工程建設產生的土石方,如水利工程等。
2.針對公路沿線受影響的村莊,列出5項環境保護措施。
(1)選線時盡可能繞避;
(2)拆遷移民;
(3)設置寬足夠寬的喬灌草搭配的綠化帶;
(4)設置聲屏障工程;
(5)加裝隔聲窗;
(6)改變建筑功能或用途,居住用房轉為商鋪用房。
3.針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工程可采取哪些有效的保護措施?
(1)選線時就要充分考慮避開其棲息地,保護生境;
(2)施工營地等各類臨時占地避開動物活動區;
(3)施工時施工機械及施工人員盡可能遠離野生動物活動區;
(4)依法管理,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宣傳教育力度,嚴禁施工人員偷捕盜獵;
(5)工程建設為動物遷徙留足通道,在通道處營造適合野生動物通過的自然環境。
4.橋梁施工的主要環境影響有哪些?
(1)施工產生的噪聲影響;
(2)施工擾動產生的泥沙對河流水質的污染;
(3)不利氣象條件下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產生的揚塵對局地環境空氣質量的污染;
(4)施工機械及人員活動對周邊植被破壞及水土流失的生態影響。
5.結合本工程建設情況,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禁止哪些行為?
(1)禁止在水源保護區建設與水源保護無關的工程;
(2)不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取、棄土場;
(3)不在水源保護區內沖洗施工車輛、設置施工營地、機修站、廁所等;
(4)不在水源保護區設置臨時污水排放口;
(5)不在水源保護區設置收費站、服務區的永久污水排放口。
(回答此問題,應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有關水源保護區的規定。)
第三組問題(本人補充):
1.在工程分析中除題干所給內容外,還應了解哪些內容?
(1)工程征占地情況,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的類型、面積,拆遷與砍伐情況;
(2)工程收費站、服務區、互通式立交、分離式立交及其他附屬工程建設內容;
(3)施工營地、物料堆放場、拌合站、水穩場等臨時工程情況;
(4)路基工程土石方量、結構、挖方路段、填方路段,取土場、棄土場、砂石料場等。
(5)工程供排水、交通、通訊等。
2.生態評價應為幾級評價?給出現狀評價的基本要求。
(1)一級評價。
(2)在區域生態基本特征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對評價區的生態質量現狀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評估,采用文字與圖表相結合的表現形式。由于本工程生態評價為一級評價,現狀調查應進行樣方實測或遙感方法估測生物量數據、生物多樣性數據,給出野生動植物名錄、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物種調查報告。
3.若為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拌合站的環境影響主要有哪些?
(1)拌合場占地對植被的破壞
(2)瀝青煙對空氣的污染
(3)拌合過程中的噪聲影響
(4)工程竣工后未利用的瀝青渣產生的影響,包括對地表水、土壤和景觀的不利影響。
4.分別給出施工期和營運期工程調查與分析的內容。
(1)施工期應針對沿線區域生態背景特點,分析施工工藝、施工時段、施工場站規模和布局、施工人員施工活動及機械設備使用等開發建設活動對影響區域內生物因子(本工程涉及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生態影響過程,分析施工對生態敏感區(國家重點野生動物活動區)產生的生態影響。
(2)營運期根據項目方式、評價項目與影響區域生態的相互作用過程和主導生態影響因子特點,分析項目營運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性質、強度、范圍、方式和后果,明確長期營運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生態影響,特別是對國家級野生動物和下游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影響。
5.本工程替代方案應從哪幾個方面考慮?
工程選線及其站場選址,項目組成和內容,高路基或是低路基方案,工藝技術、施工方式、工藝與布局、特別是跨河與穿越隧道選址與施工方式,生態保護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經過國家級野生動物活動區的避讓與工程優化措施。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評師考試報考指南 環評師考試培訓 環評師教材 考試大綱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