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減少生態環境影響的工程措施
從工程項目自身的合理選址選線、合理的工程設計方案、合理的施工建設方式和有效的管理出發來減少生態環境影響,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最具有可行性。這些措施也是項目建設者應盡的環保責任。
1.合理選址選線
從環境保護出發,合理的選址和選線主要是指
(1)選址選線避繞敏感的環境保護目標,不對敏感保護目標造成直接危害。這是“預防為主”的主要措施。
(2)選址選線符合地方環境保護規劃和環境功能(含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或者說能夠與規劃相協調,即不使規劃區的主要功能受到影響。
(3)選址選線地區的環境特征和環境問題清楚,不存在“說不清”的科學問題和環境問題,即選址選線不存在潛在的環境風險。
(4)從區域角度或大空問長時間范圍看,建設項目的選址選線不影響區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和潛在價值的地區或目標,即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受到損害或威脅。
2.工程方案分析與優化
從以經濟為中心轉向“以人為本”,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是經濟領域的重大戰略轉變,也是環境保護戰略和環評思想與方法的重大轉變。許多工程建設方案是按照經濟效益最大化進行設計的,這在以經濟為中心的戰略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總戰略方針),但從科學發展觀來看,就可能不完全合理,因為可持續發展就是追求經濟-社會-環境整體效益的最佳化,或者說發展戰略以單一經濟目標轉向經濟-社會-環境綜合目標。因此,一切建設項目都須按照新的科學發展觀審視其合理性。環境影響評價中,亦必須進行工程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并在環保措施中提出方案優化建議。從可持續發展出發,工程方案的優化措施主要是:
(1)選擇減少資源消耗的方案。最主要的資源是土地資源、水資源。一切工程措施都需首先從減少土地占用尤其是減少永久占地進行分析。例如,公路的高填方段,采用收縮邊坡或“以橋代填”的替代方案,需在每個項目環評中逐段分析用地合理性和采用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水電水利工程需從不同壩址、不同壩高等方面分析工程方案的占地類型、占地數量及占地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給出土地資源損失最少、社會經濟影響最小的替代方案建議。
(2)采用環境友好的方案。“環境友好”是指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較少,或者雖有影響也容易恢復。這包括從選址選線、工藝方案到施工建設方案的各個時期。例如,公路鐵路建設以隧道方案代替深挖方案;建設項目施工中利用城市、村鎮閑空房屋、場地,不建或少建施工營地,或施工營地優化選址,利用廢棄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園地等。環評中應對整體建設方案結合具體環境認真調查分析,從環境保護角度提出優化方案建議。
(3)采用循環經濟理念,優化建設方案。目前,在建設項目工程方案設計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如公路鐵路建設中的移挖作填(用挖方的土石作填方用料),港口建設中的航道開挖做成陸填料,水利項目中用洞采廢石做混凝土填料,建設項目中棄渣造地復墾等,都是一種簡單的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做法。循環經濟包括“3R” (Reduce減少,Recycle循環,Reuse再利用)概念,也包括生態工藝概念,還包括節約資源、減少環境影響等多種含義。利用循環經濟理念優化建設方案,是環評中需要大力探索的問題,應結合建設項目及其環境特點等具體情況,創造性地發展環保措施。尤其需不斷學習和了解新的技術與工藝進步,將其應用于環評實踐中,推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進步與深化。
(4)發展環境保護工程設計方案。環境保護的需求使得工程建設方案不僅應考慮滿足工程既定功能和經濟目標的要求,而且應滿足環境保護需求。這方面的技術發展十分薄弱,需要在建設項目環評和環保管理中逐步推進。例如,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會對野生生物造成阻隔,有必要設計專門的生物通道;水壩阻隔了魚類的洄游,需要設計專門的過魚通道;古樹名木受到建設項目選址選線的影響,不得不進行整體移植;文物的搬遷和易地重植、水生生物繁殖和放流等,都是新的問題,都需要發展專門的設計方案,而且都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其是否真有效果。因此,建設項目環評中不僅應提出專門的環境保護工程設計的要求,而且往往需要提出設計方案建議或指導性意見和一些保障性措施,才可能使這些措施真正落實。
3.施工方案分析與合理化建議
施工建設期是許多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發生實質性影響的時期,因而施工方案、施工方式、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期的生態環境影響因建設項目性質不同和項目所處環境特點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差別。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建議。一般而言,下述方面都是重要的:
(1)建立規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以一定程序和制度的方式規范建設期的行為,是減少生態環境影響的重要措施。例如,公路、鐵路、管線施工中控制作業帶寬度,可大大減少對周圍地帶的破壞和干擾,尤其在草原地帶,控制機動車行道范圍,防止機動車在草原上任意選路行駛,是減少對草原影響的根本性措施。
(2)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節、時間。
合理安排施工次序,不僅是環境保護需要的,也是工程施工方案優化的重要內容。程序合理可以省工省時,保證質量。
合理安排施工季節,對野生生物保護具有特殊意義,尤其在生物產卵、孵化、育幼階段,減少對其干擾,可達到有效保護的目的。
合理安排時間,也是一樣,例如學生上課、居民夜眠時,都需要安靜,不在這一時段安排高噪聲設備的施工,就可大大減少影響。
(3)改變落后的施工組織方式,采用科學的施工組織方法。
建設項目的目標是明確的,并且一定可以實現,需要講究的是項目實施過程的科學化、合理化,以收到省力省錢、高質高效的效果。要做到科學化、合理化,就必須精心研究、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把功夫下在前期準備上。與此相反的做法就是“三邊”工程,即“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這種“目標不明干勁大,心中無數點子多”的做法,曾一度盛行,至今仍不時可見。更有甚者至今仍有“會戰”式的施工方式,拿打仗的做法來搞建設,混淆了兩類不同事物的性質,沒有不失敗的。因此,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了解施工組織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出必要的合理化建議,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強工程的環境保護管理
加強工程的環境保護管理,包括認真做好選址選線論證,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做好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做好“三同時”管理工作等。根據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性”特點,以及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的漸進性、累積性、復雜性、綜合性特點,有兩項管理工作特別重要,那就是:
(1)施工期環境工程監理與施工隊伍管理。
(2)營運期生態環境監測與動態管理。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環評影響評價師教材 考試培訓 環評師報名時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