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三、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
(一)熟悉自然環境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自然環境現狀調查:一般包括地理地質概況、地形地貌、氣候氣象、水文、土壤與水土流失、生態、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等內容。具體內容見下表:
項目
|
基 本 內 容
|
|
地理
位置
|
CP所處的經、緯度,行政區位置和交通位置,項目所在地與主要城市、車站、碼頭、港口、機場等的距離和交通條件,并附地理位置圖。
|
|
地質
|
一般
情況
|
一般情況,只需根據現有資料,選擇下述部分或全部內容,概要說明當地的地質狀況,即:當地地層概況,地殼構造的基本形式(巖層、斷層及斷裂等)以及與其相應的地貌表現,物理與化學風化情況,當地已探明或已開采的礦產資源情況。
|
若CP規模較小且與地質條件無關時,地質現狀可不敘述。
|
||
密切
相關
|
評價生態影響類CP如礦山以及其它與地質條件密切相關的CP的EI時,對與CP有直接關系的地質構造,如斷層、斷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進行較為詳細的敘述。一些特別有危害的地質現象,如地震,也應加以說明,必要時,應附圖輔助說明,若沒有現成的地質資料,應做一定的現場調查。
|
|
地形
地貌
|
一般
情況
|
一般情況,只需根據現有資料,簡要說明CP所在地區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圍地貌類型(山地、平原、溝谷、丘陵、海岸等)以及巖溶地貌、冰川地貌、風成地貌等地貌的情況。崩塌、滑坡、泥石流、凍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現象,若不直接或間接危害到CP時,可概要說明其發展情況。若無可查資料,需做一些簡單的現場調查。
|
密切
相關
|
應較詳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內容,還應附CP周圍的地形圖,特別應詳細說明可能直接對CP有危害或將被項目建設誘發的地貌現象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必要時還應進行一定的現場調查。
|
|
氣候
與
氣象
|
一般
情況
|
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現有資料概要說明大氣環境狀況,如CP所在地廠的主要氣候特征,年平均風速和主導風向,風玖瑰圖,年平均氣溫,極端氣溫與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和最熱月),年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數,降水量極值,日照,主要的災害性天氣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臺、颶風)等。
|
密切
相關
|
如需進行CP大氣EIA,除應詳細敘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內容外,還應增加對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區的大氣邊界層和大氣湍流等污染氣象特征進行調查與必要的實際觀測。
|
|
地面
水
環境
|
一般
情況
|
如不進行地面水環境的單項影響評價,根據現有資料部分或全部地概要說明地面水狀況(分布及利用情況),地面水各部分之間及其與海灣、地下水聯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水質現狀及其污染來源。
|
CP建在海邊,又無需進行海灣的單項影響評價時,應根據現有資料選擇性敘述部分或全部內容:概要說明海灣環境狀況,即海洋資源及利用情況,海灣的地理概況,海灣與當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間的聯系,海灣的水文特征及水質現狀,污染來源等。
|
||
密切
相關
|
如需進行CP的地面水(包括海灣)EIA,詳述上面內容,還應增加水文、水質調查、水文測量及水利用狀況調查等。地面水和海灣的環境質量,以確定的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或海水水質標準限值為基準,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對選定的評價因子分別進行評價。
|
|
地下
水
環境
|
一般
情況
|
CP不進行與地下水直接有關的EIA時,根據現有資料,全部或部分地簡述:當地地下水的開采利用情況、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與地面水的聯系以及水質狀況與污染來源
|
密切
相關
|
若需進行地下水EIA,除較述上述內容,還應選擇進一步調查:水質的物理、化學特性,污染源情況,水的儲量與運動狀態,水質的演變與趨勢,水源地及其保護區的劃分,水文地質方面的蓄水層特性,承壓水狀況等。當資料不全時,應進行現場采樣分析。
|
|
土壤
與
水土
流失
|
一般
情況
|
當CP不進行與土壤直接有關的EIA時,只需根據現有資料全部或部分的簡述下列內容:CP周圍地區的主要土壤類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與使用情況,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及其質量現狀,CP周圍地區的水土流失現狀及原因等
|
密切
相關
|
當需要進行土壤EIA時,詳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內容,進一步調查: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土壤成分與結構,顆粒度,土壤容重,含水率與持水能力,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狀況,水土流失的原因、特點、面積、侵蝕模數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時要附土壤分布圖。
|
|
動植
物與
生態
|
一般
情況
|
若CP不進行生態影響評價,但項目規模較大時,應根據現有資料簡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內容:CP周圍地區的植被情況,有無國家重點保護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為資源的野生動、植物,當地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及現狀。若CP規模較小,又不進行生態影響評價時,這一部分可不敘述。
|
密切
相關
|
若需要進行生態影響評價時,除應詳細敘述上面的內容外,還應進一步調查:本地區主要的動、植物清單,特別是需要保護的珍稀動植物種類與分布,生態系統的生產力、穩定性狀況,生態系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以及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環境因素調查。
|
(二)了解社會經濟環境狀況調查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1.社會經濟主要根據現有資料結合必要的現場調查,簡述評價所在地的社會經濟狀況和發展趨勢:⑴人口:居民區的分布情況及分布特點,人口數量、人口密度等;⑵工業與能源:CP周圍地區現有廠礦企業的分布狀況,工業結構,工業總產值及能源的供給與消耗方式等;⑶農業與土地利用:包括可耕地面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構成及產量,農業總產值以及土地利用現狀,CPEIA應附土地利用圖。⑷交通運輸:CP所在地區公路、鐵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運輸概況以及與CP之間的關系。2.文物與景觀。文物是指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一般包括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遺址、紀念物或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廟、石刻等。景觀一般指具有一定價值必須保護的特定的地理區域或現象,如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療養區、溫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設施等。如不進行這方面的影響評價,則只需根據現有資料,概要說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內容:CP周圍具有哪些重要文物與景觀;文物或景觀相對CP的位置和距離,其基本情況以及國家或當地政府的保護政策和規定。如CP需進行文物或景觀的EIA,應詳述上述內容,還應根據現有資料結合必要的現場調查,進一步敘述文物或景觀對人類活動敏感部分的主要內容。內容有:它們易于受哪些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學因素的影響,目前有無已損害的跡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他影響的來源,景觀外貌特點,自然保護區或風景游覽區中珍貴的動、植物種類以及文物或景觀的價值(包括經濟的、政治的、美學的、歷史的、藝術的和科學的價值等)。3.人群健康狀況。當CP傳輸某種污染物,且擬排污染物毒性較大時,應進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調查。調查時,應根據環境中現有污染物及CP將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選定指標。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考試培訓 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r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