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五、氣環境影響預測
氣環境影響預測是利用數學模式和必要的模擬試驗,計算或估計評價項目的污染因子在評價區域內對氣環境質量的影響。
(一)氣環境影響的預測內容
氣環境影響的預測內容:
1.概念
是利用數學模式和必要的模擬試驗,計算或估計評價項目的污染因子在評價區域內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
2. 大氣環境影響的預測內容
2.1.不利氣象條件
指熏煙狀態以及對環境敏感區或關心點易造成嚴重污染的風向、風速、穩定度和混合層高度等條件,(或稱典型氣象條件)。
2.2.大氣環境影響的預測內容
⑴小時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濃度和位置;
⑵不利氣象條件下,評價區域內的濃度分布圖及其出現的頻率;
⑶評價區域年長期平均濃度分布圖。
一級評價還應預測可能發生的非正常條件下上述預測內容和施工期間的大氣環境質量預測內容。
熏煙狀態可按一次取樣計算,
其它典型氣象條件可酌情按一次取樣或按日均值計算。
熏煙型氣象條件出現在日出后,夜間產生的貼地逆溫逐漸自下而上地消失,新的混合層開始增長,到前一天晚上煙羽的高度時,聚集的污染物通過混合層夾卷和湍流被完全混合至地面。
在目前評價中選擇不利氣象條件經常采用的方法
從全年每小時和每日計算出的小時和日平均地面濃度中篩選出的最落地濃度所對應的氣象條件。對可能發生的非正常排放條件下只需模擬1 h的最地面落地濃度和位置。
(二)多源疊加的技術要求
一級評價項目:
可計算該建設項目每期建成后各氣污染源的地面濃度,并在接受點上進行疊加;
對于改擴建項目,還應計算現有全部氣污染源的疊加地面濃度;
對于評價區的其它工業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區的高點源,應盡可能疊加其地面濃度,
如果難以獲得上述污染源的調查資料或其濃度監測值遠小于氣質量標準時,也可將其監測數據作為背景值進行疊加(對于改擴建項目,背景值可用從評價區現狀監測濃度中減去該項目現狀計算濃度的方法估計)。
二、三級評價項目:
主要執行該建設項目每期建成后各氣污染源的地面濃度,并在接受點上進行疊加;
對于改擴建項目,還應計算現有全部氣污染源的疊加地面濃度:
對于評價區的其它工業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區的高點源,可按監測數據為背景值對濃度進行疊加處理。
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的做法是:
對于新建項目應預測該項目的環境空氣質量,并疊加環境現狀背景值,預測項目完成后評價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
對于改擴建項目應預測本期工程的環境空氣質量和改擴建后全廠的環境空氣質量,并用后者疊加現狀背景值和減去改造后的削減量,預測項目完成后評價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除此之外,還應考慮項目建設前后,評價區域內環境背景濃度的變化,即其它在建、擬建項目和區域內將要淘汰的項目引起的環境背景濃度的變化
目前國際上空氣質量預測模式主要有適合平坦地形的AERMOD和ADMS等模式以及適合復雜地形的CALPUFF模式。
AERMOD是美國EPA研制開發的,適用于適合平坦地形定場的煙羽模型;
ADMS是由英國劍橋環境研究公司開發的商業模式,是一個適合平坦地形的三維高斯模型,以高斯分布公式為主計算污染濃度,而在非穩定條件下的垂直擴散使用了傾斜式的高斯模型。 CALPUFF是美國EPA的法規模式,適合用于對復雜地形的模擬計算。
六、評價氣環境影響的基本原則
評價氣環境影響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評價區內各環境功能區是否滿足相應的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是否有容量;
(2)建設項目的現有、在建、擬建污染源是否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
(3)項目完成后,當地的環境空氣質量是否能滿足環境功能區的要求;
(4)建設項目的氣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
(5)從氣環境影響角度論證項目選址的可行性。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環評影響評價師教材 考試培訓 環評師報名時間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