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地處某省西北部,路線走向由南向北,路線全長197.61km。本項目占用各類土地1512.85k㎡,拆遷各類建筑物14.3 萬平方米。全線共設置特大橋11座,全長22km,大橋141座,全長39km;中橋89座,全長7.9km;小橋124座,全長3.6km,涵洞576 道。全線設置隧道15座,全長14km。全線設置互通式立交16處。擬設管理中心2處、高管段3處,管理所12處、收費站17處、服務區4處。全線總投資 164.7億元,建設期為4年。
本項目穿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一處,占用部分農用土地,同時涉及部分居民拆遷問題。
1.簡述環境影響預測時應考慮的內容。
(1)設計期
①對敏感目標的影響,如通過自然保護區; 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如水利設施受到破壞;
③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如拆遷和施工噪聲; ④對周圍景觀的影響,如橋梁和服務設施與周圍景觀的協調性。
(2)施工期
①影響公路交通和沿線居民正常生產生活;
②施工場地、混凝土拌和站、各種構件預制場及運輸散體建材或廢渣,影響水環境;
③灰土攪拌站以及材料運輸、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瀝青煙、噪聲影響周邊環境;
④影響水利灌溉,影響農業生產;
⑤水土流失,破壞自然地貌、當地植被、動物棲息地,對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造成一定影響。
(3)營運期
①交通噪聲影響居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環境;
②汽車尾氣中所含的多種污染物,污染公路沿線環境空氣;
③公路沿線服務設施排放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會污染水質,從而危害水生生物和公眾健康;
④因危險品運輸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有毒、有害危險品泄漏,危害生態環境質量;
⑤造成水土流失,破壞附近生態環境。
2.簡述施工期有哪些環境保護措施。
(1)生態環境保護
①取土場、棄土場合理選址;
②做好取土場、棄土場等臨時工程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工作;
③做好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如恢復植被覆蓋率,對珍稀物種進行移植等。
(2)水環境保護
①施工期橋梁基礎施工鉆渣等固體廢物不得排入水體,經沉淀、晾曬后運至棄土場堆放;
②橋梁、隧道等不同施工環節產生的施工廢水處理后排放;
③安裝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回用或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垃圾處理廠填埋。
(3)聲環境保護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機械作業時間或采取降噪措施,避免施工噪聲影響沿線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
②采取鋪筑低噪聲路面、設置聲屏障等降噪措施,減小交通噪聲。
(4)環境空氣
在施工便道、施工場地、散裝材料堆放場所等處采取灑水、覆蓋等降塵措施減輕揚塵污染。
3.簡述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提綱。 內容不全。
(1)社會環境影響評述。 (2)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影響評價。
(3)水、氣、聲的環境影響預測評價。 (4)水土流失預測。
4.項目的主要環境風險有哪些?如何評價?
項目的主要環境風險如下。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評師考試報考指南 環評師考試培訓 環評師教材 考試大綱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