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工程分析的內容
工程概況
介紹工程的名稱、建設地點、性質、規模,給出工程的經濟技術指標;介紹 工程特征,給出工程特征表;完全交代工程項目組成,包括施工期臨時工程,給出 項目組成表;闡述工程施工和運營設計方案,給出施工期和運營期的工程布置示意 圖;有比選方案時,在上述內容中均應有介紹。
應給出地理位置圖、總平面布置圖、施工平面布置圖、物料(含土石方)平 衡圖和水平衡圖等工程基本圖件。
初步論證
主要從宏觀上進行項目可行性論證,必要時提出替代或調整方案。初步論證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建設項目和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環境政策和相關規劃的符合性;
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施工布置和總圖布置的合理性;
清潔生產和區域循環經濟的可行性,提出替代或調整方案。
影響源識別
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除了主要產生生態影響外,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影 響,其影響源識別主要從工程自身的影響特點出發,識別可能帶來生態影響或污染 影響的來源,包括工程行為和污染源。影響源分析時,應盡可能給出定量或半定量 數據。
工程行為分析時,應明確給出土地征用量、臨時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壞面積、 取土量、棄渣量、庫區淹沒面積和移民數量等。
污染源分析時,原則上按污染型建設項目要求進行,從廢水、廢氣、固體廢 棄物、噪聲與振動、電磁等方面分別考慮,明確污染源位置、屬性、產生量、處理 處置量和最終排放量。
對于改擴建項目,還應分析原有工程存在的環境問題,識別原有工程影響源 和源強。
環境影響識別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識別一般從社會影響、生態影響和環境污染三個方面考慮,在 結合項目自身環境影響特點、區域環境特點和具體環境敏感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識別。
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的生態影響識別,.則不僅要識別工程行為造成的直接生 態影響,而且要注意污染影響造成的間接生態影響,甚至要求識別工程行為和污染 影響在時間或空間上的累積效應(累積影響),明確各類影響的性質(有利/不利)
和屬性(可逆/不可逆、臨時/長期等)。
環境保護方案分析
初步論證是從宏觀上對項目可行性進行論證,環境保護方案分析要求從經濟、 環境、技術和管理方面來論證環境保護措施和設施的可行性,必須滿足達標排放、 總量控制、環境規劃和環境管理要求,技術先進且與社會經濟發展水面相適宜,確 保環境保護目標可達性。環境保護方案分析至少應有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施工和運營方案合理性分析;
工藝和設施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分析;
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環保設施處理效率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環境保護投資估算及合理性分析。
經過環境保護方案分析,對于不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應提出比選方案,進行 比選分析后提出推薦方案或替代方案。
對于改擴建工程,應明確“以新帶老”環保措施。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環評影響評價師教材 考試培訓 環評師報名時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