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理解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知識點,鞏固復習成果,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網小編特編輯了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試題《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專項練習部分,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案例 四川芙蓉集團筠連礦區武樂煤礦
1.煤炭開采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關注的重點是什么?
答:礦井開采產生的地表沉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及保護措施(沉陷預測和生態恢復等)、產業政策與規劃相容性分析、工程分析、環境空氣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水環境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地表水)、聲環境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固體廢物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和綜合利用(廢水、瓦斯、煤矸石的綜合利用)。
2.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應從哪些角度考慮問題?
答: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應從區域水文地質(巖性,地下水補、徑、排)條件、地質構造、采煤導水裂縫帶發育高度等幾個方面,結合開采區已有礦井采煤后對地下水的影響和評價項目的實際地質條件,綜合分析其環境影響,提出相應的環保措施,對煤層頂板或底板較為敏感的含水層,可采取劃定禁采區的辦法減緩其影響,對井田采區或開采巷道毗鄰水斷層和河流的,要按設計規范留設足夠寬度的防水煤巖柱,確保采煤不對這些敏感地段產生明顯影響。
3.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內容是什么?
答:
(1)建設期生態環境影響及治理措施:生態環境影響:大量的地表剝離、挖填方將會破壞地表植被,加劇水土流失。保護措施:做好施工規劃,劃定棄土棄渣點和施工范圍,減少施工影響、盡量少破壞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施工結束后對于臨時占地和臨時便道等破壞區,及時進行土地復墾和植被重建。
(2)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和治理措施:運營期的主要生態影響是采煤沉陷及沉陷引發的地下水的漏失對自然植被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由地表沉陷引發的建筑物破壞和居民搬遷等社會環境影響。治理措施:對沉陷土地的恢復按照因地制宜、適林則林、適耕則耕的原則進行土地恢復;對無法恢復的基本農田,做到“占補平衡”,對受影響的農戶進行經濟補償;對搬遷地進行遷入地的承載力分析;對地質災害要開展地質災害評價工作,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
4.國家對煤矸石、礦井水和瓦斯的綜合利用政策方面有哪些規定?
答:國家對煤矸石、礦井水和瓦斯的綜合利用政策有《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5】10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6】47號)和《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分別對礦井水的綜合利用率、瓦斯的抽采利用率和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率等做了相應的規定。
5.礦井水的處理應注意哪些問題?礦井水有哪些綜合利用途徑?
答:礦井水的處理應注意其相應的指標與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符合性,處理工藝的選擇及處理后的礦井水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并提出具體、有可操作性的礦井水綜合利用方案,同時要注意預留處理設施場地,選擇合適的工藝,預防大量酸性礦井水的涌出。
處理后的礦井水可做為生產用水、防塵灑水,消防水,電廠用水,也可做為綠化及農林灌溉用水等。
案例 濟寧—徐州高速公路(江蘇段)工程
1.列舉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現狀調查方法
生態環境調現狀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
(1)森林調查:類型、面積、覆蓋率、生物量、組成的物種等;評價生物量損失、物種影響、有無重要保護物種、有無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農業生態調查與評價:占地類型、面積、占用基本農田數量、農業土地生產力、農業土地質量。
(3)水土流失調查與評價:侵蝕面積、程度、侵蝕量及損失,發展趨勢及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工程與水土流失關系。
(4)景觀資源調查與評價:公路沿線景觀敏感點段,主要景觀保護目標及保護要求,公路建設與重要景觀景點的關系。
本項目現狀調查方法有:現有資料收集、分析,規劃圖件收集;植被樣方調查,主要調查物種、覆蓋率及生物量;現場勘察景觀敏感點段;也可利用遙感信息測算植被覆蓋率、地形地貌及各類生態系統面積、水土流失情況等。
2.項目施工期的主要環境影響有哪些?
A拆遷和基建 取棄土場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土地占用 改變土地用途 植被破壞 地表擾動
B拆遷社會環境的影響:拆遷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動遷安置 景觀影響 交通阻隔
C施工基建造成水土流失、
D施工機械爆破作業等產生噪聲影響
E基建、路面鋪設和運輸等產生粉塵 揚塵 瀝青煙影響
F施工工程用水和生活污水對地下水 地表水的影響
3.取、棄土場一般應如何恢復?
答:分層開挖,開挖前先將表土剝離,集中存放,用于覆土復耕或植被恢復。
取土場:首先在取土時應該分層進行,開挖前先將表土剝離,集中堆放,并保存好(遮擋,草簾、聚乙烯布覆蓋),用于覆土復耕或植被恢復,在取土完成后,進行邊坡整修(一般應修成緩坡,以利于雨水匯入),最后將原來的表土填回攤平,這樣取土坑內就有了土壤層,加上從邊坡匯來的雨水,就產生一種洼地效應。當然取土場也可恢復為農田、漁塘,也可以植樹種草,但應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特別是降水等氣象情況。干旱區與濕潤區就有不同。
棄土場:棄土場一般選擇在地勢較低處,在棄土前也應挖出表層土壤層,并保存好;“先擋后棄”(對棄土堆容易發生坍塌的一側設置攔擋設施)在棄土作業結束后,將原表層土覆蓋在棄土堆上,進行人工綠化(植樹、種草);在棄土堆外圍設置排水溝,以防洪水沖蝕。
棄土場一般應如何選擇?
首先,利用已完成取土作業的取土場(此時可以稱為取土坑,在取土場恢復之前可放置棄方),其二,選擇地勢低凹處,但應避開排洪泄洪區,充分利用沿線城鎮建設等留下的坑凹、洼地。
如何選擇取土場?取土場合理性分析?
公路沿線設置取土場,遵循集中取土、盡量減少取土場數量,減少占地的原則。盡量考慮少占耕地,不占水澆地;選擇路線沿線未利用的崗地或低產田進行取土。優化設計方案,降低路基高度,利用(粉煤灰)作為路基填料等措施對于減少占地非常有效,其他減少耕地措施或取土場恢復措施需要在下一設計階段細化。(考點。)
4.噪聲超標治理的措施一般有哪幾種?
答:線位調整、聲源上降低、傳播途徑上降低、受聲敏感目標自身防噪。
線路優化比選,進行線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調整;線路路面結構、路面材料或是路基、道軌材料改變;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間的土地利用規劃以及臨街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變更、聲屏障和敏感建筑物本身防護;優化運行方式(包括車輛選型、速度控制、鳴笛控制主運行計劃變更等)和進行遠距離拆遷安置等。
5.如果聲環境評價為一級,其工作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級評價的工作的基本要求
(1)聲環境現狀監測全部要求實測;
(2)聲環境預測要覆蓋全部敏感目標;繪制工程運行期等聲級線圖并給出預測噪聲級的誤差范圍;
(3)給出項目建成后各噪聲級范圍內受影響的人口分布、噪聲超標范圍和程度;
(4)對工程項目噪聲級變化應分階段分析評價(如建設期、投產運行后的近期、中期、遠期);
(5)對于項目建設而引起周邊地域或時域聲環境變化給予分析(如機場建設引起相關道路車流量增多噪聲升高);
(6)對建設項目設計中或環評中提出的不同選址方案、選線方案、建設方案等進行同等級定量評價分析;
(7)針對建設項目工程特點和環境特征提出噪聲防治對策,并進行經濟與技術可行性分析,給出降噪聲效果。
二級評價的工作基本要求:
(1)聲環境現狀監測以實測為主,可有針對性適當利用當地已有的環境監測資料;
(2)聲環境預測要覆蓋全部敏感目標,繪制項目建設對城鎮規劃區影響的聲等值線圖;
(3)分析項目建成后各噪聲級范圍內的人口分布、噪聲超標范圍和程度;
(4)按工程不同階段分析評價聲環境影響情況;
(5)針對建設工程特點和環境特征提出噪聲防治措施并分析其降噪效果。
三級評價的工作基本要求:
(1)聲環境現狀調查可利用當地已有環境監測資料,并給予說明;
(2)針對重點敏感點進行預測評價,對項目建成后噪聲級分布進行分析并給出受影響的范圍和程度;
(3)針對建設工程特點提出噪聲防治措施并進行降噪效果分析。
高速公路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期嚴格控制施工車輛、機械及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盡可能縮小施工作業帶寬度,以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碾壓。施工便道應盡量少占用耕地。材料堆放場、拌和場及預制場等盡量設置在公路征地范圍內,并設置在居民下風向200米以外,施工營地租用當地民房或設于公路征地范圍內。
公路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
1.一般要求:
分期分段描述生態現狀,分期分段進行影響評價,并分期分段提出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現狀評價要突出沿線區域環境特征。
影響評價要關注生態敏感目標和重點保護對象。
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