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正日漸成為社會上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匯。
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長周濟表示,教育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教育部門要把怎樣處理好教育快速發展和教育公平間的統籌和協調,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來抓。之后不久,“教育公平”四個字便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使用頻率一路攀升。
教育公平問題絕不可等閑視之。人們接受教育的差距對應著收入的差距,教育不公平的發展又會反過來使收入不公平加劇,如果任由這樣的“馬太效應”循環不斷下去,和諧社會的構建將受到嚴重影響。
近年來,在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占有教育資源在城鄉地區和不同人群之間的公平日漸呈現失衡狀態。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占全國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卻只獲得全社會5800多億元教育投資中的23%,而最為大多數人所關注的高考錄取地區化差異問題則將教育不公平表現得最為明顯: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只能上當地一般學校的高考成績,拿到北京可以上清華、北大。人們還可以從“擇校費”、“借讀費”等眾多名目繁多的收費問題上感受公平失衡。
因此,創造一個公平的受教育環境,就成為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不僅應該牢記“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真諦和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重在振興教育這一道理,更應關注在現有情況下如何緩解教育不公平問題。
針對教育公平問題,教育部今年將采取兩方面措施,一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對農村家庭貧困學生實施“兩免一補”;二是加大對高校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
教育公平是“起點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如果作為社會個體的人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得不到公平的對待,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受教育權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我們應通過各種途徑努力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應將教育公平問題置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地位。在教育投資、規劃、政策、管理體制等方面,不僅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為教育公平做出決定和行動,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
編輯推薦:
2013年國家公務員行測|申論模擬試題答案
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城市家書的溫暖|全球氣候 |節能與污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