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4:
韓某于1987年11月進入某造船廠工作,1991年因工受傷,后經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構成傷殘七級,享受相關的工傷待遇。
材料5:
外商投資企業某服裝有限公司與員工李某于2003年6月23日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書,期限為為一年。合同約定:雙方簽訂的培訓協議,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2004年4月8日,該公司與李某簽訂一份《出國培訓協議》,由公司出資,選派李某去美國培訓,培訓協議約定了服務期限和違約賠償方式。但李某在美國培訓結束回來后,不愿再到公司上班。為此,服裝公司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李某賠償在美國的培訓費,仲裁委員會經調查核實后認為,李某應按約定賠償服裝公司的培訓費用,依法裁決,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李某支付服裝公司培訓費4萬美元。
材料6:
夏火林等13名工人均是金山區金山衛鎮塔港村的村民,從上海锃剛五金有限公司成立之日起一直在企業里從事鑄造工作。對于工人的工資發放,企業一直采用農村分紅的方式,即在年初向工人們預支一部分,其余的工資要等到年底一次性發放。四五年過去了,大家相安無事。然而到了2007年,由于企業經營不善,屢次拖欠貨款,且被其他企業告上了法庭。上海锃剛五金有限公司同時陷入了六七起經濟糾紛訴訟案件之中,企業的資產全部被法院查封,造成企業無力支付工人工資。而夏火林等1 3名工人一直到年底等待企業發工資時才發現,他們今年的工資已無法準時拿到,薪水支付成了問題。
金山區法院的執行法官在執行上海锃剛五金有限公司拖欠貨款的過程中,了解到上海锃剛五金有限公司尚欠工人將近一年的工資13.7萬余元。由于這批執行案件涉及到一批農民工辛苦一年的收成,接待法官向上海锃剛五金有限公司的員工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并宣傳了《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因工資款債權債務關系明確,符合民訴法規定的申請支付令的條件,法官遂引導該批員工根據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直接申請支付令,而無須經過常規的訴訟程序。.1 3名農民工聽了法官的釋明后,均辦理了申請手續,總額達1 3.7萬元。金山區法院立案庭于3月21日辦理了全部立案手續,受理了這13起討薪支付令。對此,一些勞動者解釋,“此舉標志著勞動者維權的尚方寶劍——工資支付令亮劍出鞘。”
材料7:
自從4月1 5日香港大學生《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業內地血汗工廠報告》調查報告出爐后,在國內外引起極大關注,東莞玖龍紙業被卷入“血汗工廠"的漩渦。前天,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造紙行業協會等部門親自到玖龍紙業進行調查,調查結論為“玖龍紙業并非血汗工廠”。
同樣是調查,香港大學生得出的結論是“血汗工廠”,而廣東省總工會等多部門調查的結果卻是“玖龍紙業并非血汗工廠”,并稱,玖龍的員工待遇非常好。也許,不是同一個調查組,所調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得出的結論可能有出入,但出入如此之大,令人愕然。面對這兩個結論,我們該相信誰?
看完平面媒體刊發的香港大學生具體調查內容,覺得比較充實,有支持觀點的證據。但從報道中看廣東省總工會等多部門的調查,覺得結論(雖然稱“初步")比較明確,但論據尤其是調查過程顯得有些膚淺。
工會應該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按說,這不是什么問題,工會自然應該依照《工會法》履行為職工維權的責任和義務,當然要站在勞方一邊與資方薄莽,替職工說話。回到玖龍紙業被指涉嫌“血汗工廠”上,無論是東莞市工會還是廣東省總工會,都應該更多地去了解職工的難處,即使不存在香港大學生調查報告所指的問題,也應該有理有據地向廣大職工說清。從報道上看,工會方面做的似乎不那么令人滿意。
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給工會涂上了深烈的官方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工會的本能與天職,這在政府主導經濟的計劃經濟時代弊端尚不太明顯,而在資本多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工會角色的不適應性就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來。工人因為缺乏自身組織的力量支持,使得他們在與資方的權利博弈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從而增加了資本的掠奪性與野蠻度,導致“血汗工廠”遍地開花。東莞玖龍紙業涉嫌違反勞動法規事件不能就這樣了結,而應該正視上述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深入的調查,調查最終結果如何,不能光聽一家之言,還應該讓員工們出來評判。此外,作為工會組織,不能等到出現矛盾才做事后調查,而應該多做事前的預防保護工作,依法對資方實施有效監督,防止一切有損員工利益的現象發生,把矛盾消滅在萌芽之中。
材料8:
東航這次集體返航事件的本質和農民工的“跳樓秀”一致,只不過東航飛行員是用幾千名旅客的安全和時間,而不是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譴責其缺乏職業道德也罷,嚴厲處罰肇事者也罷,反正他們吸引社會“眼球’’的目的達到了。不論誰是誰非,這次通過飛行員“罷飛”,大家終于知道了飛行員的“存在”——或用一位飛行員自己的話說,終于“讓社會聽到了民航飛行員的心聲”。然而,為了讓社會聽到飛行員、農民工、出租車司機或任何人群的“心聲”,有必要付出這么高的代價嗎?
我們固然不會認同飛行員通過極端手段,以改變談判桌上力量均衡的做法。它損害了旅客的利益,突破了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底線。但是,風起于青萍之末,返航事件是長年來航空公司和工作人員矛盾的瞬間爆發。在這中間,除了當事人的責任外,公司自身存在哪些問題?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是否關注了公司員工的利益?飛行員承受常人不曾經受的壓力,特別是安全壓力,包括旅客的安全、飛機的安全、飛行員自身的安全,企業對他們關心了多少?尤其是事發之初,員工個體的維權行為,是否得到公司足夠的重視?
申論要求:
1.請用150一200字的篇幅,概括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內容,要求準確全面,條理清晰。(15分)
2.根據給定資料內容,提出相關政策性建議或意見,要求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總字數300—400字。(25分)
3.請就給定資料中反映的現實問題,用1000—1 200字的篇幅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晰、語言流暢。(60分)
參考答案
1.材料中的東航云南分公司1 8個航班集體返航、農民工討薪被打等事件,反映了我國勞資糾紛日益增多、復雜,而相應的勞資雙方利益協調和溝通機制卻嚴重缺失。工會本應是勞資糾紛調節的中介,但在我國由于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給工會涂上了深刻的官方色彩,工會角色與如今的資本多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不適應,調節能力很有限。對此,我國出臺了如《勞動合同法》等法律,規范勞資雙方關系,保障勞資雙方利益,但仍需加強監管,做好相關工作。
2. (1)政府應加快建立和完善勞動立法與加強執法,建立監督體系,規范企業行為。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改善目前我國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所處的弱勢地位。同時尊重和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2)各級政府應積極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工會、用人單位三方協調勞資關系的協商機制與溝通平臺,使勞資雙方能在一個平臺上加強溝通,換位思考,消解糾紛,增進理解,實現共贏。
(3)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組織建設。引導、幫助工會組織在維護勞動者的利益上發揮作用,強化維權和協調職能。各級工會應加強法制教育,提高會員的法律意識。‘
(4)勞動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增強在勞動關系談判中的博弈能力。要知法守法,通過合理的渠道和方式爭取自己的利益。
(5)企業應該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加強企業規范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嚴格依法律法規辦事,充分尊重和落實勞動者合法權益。在企業中建立完善勞動關系自我協調機制,努力緩和勞動關系并將一些矛盾化解在企業內部。
3.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和諧的勞動關系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勞動關系是否和諧,直接關系到百姓能否安居樂業、經濟社會能否繁榮。因此,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我國也于2008年1月1日實施了新的《勞動合同法》,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奠定了法制基石。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勞動關系主體多元化,特別是利益機制發揮作用的深度和廣度在加深和擴大,使得勞動關系的矛盾有增多并深化的趨勢,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初期法制建設的不完備,法律法規的滯后,又使得勞動關系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表現勞資糾紛大幅度上升。這就迫切要求我們高度重視、依法化解勞動關系中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各級政府部門要責無旁貸地負起責任。各部門要樹立起強烈的責任心,從轉變自身職能人手,不斷強化監管和服務能力,切實抓好各自的工作。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種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經常性地開展勞動力市場秩序、勞動力用工情況、勞動保護、拖欠工資等問題的專項檢查活動,加大懲處力度,形成用工單位“不敢違法”的監察環境,通過行之有效的執法措施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形成。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需要宣傳教育。要利用多種宣傳渠道,面向廣大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加大勞動保障政策法規,特別是新出臺的《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公眾,促進用人單位自覺遵守勞動保障法規,主動配合執法維權,增強勞動者的自我維權意識,努力化解勞資糾紛。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離不開工會的力量。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工會組織要把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常態化,形成企業主動參與,職工廣泛認同的局面;要密切與職工的關系,及時幫助困難職工和弱勢群體,為職工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要創新工會工作機制,當好企業與職工的橋梁,定期在職工中開展調研,及時向企業主反映職工訴求,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積極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提高企業參保率,為勞動者提供較為健全的勞動保障。要加大《勞動法》落實力度,依法保障勞動關系。要暢通訴求,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訴求表達機制,暢通勞動者信訪、投訴、舉報渠道,使勞動糾紛得到有效處理。
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更需要企業和勞動者的共同努力。企業需要強化依法用工意識,提高勞動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工資合理增長等制度,在企業內部做好預防、調處、救濟等工作,實現自我規范、自我調整。勞動者則需增強綜合素質,提高依法理性維權的能力和水平。
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努力實現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勞資互贏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