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云南近l00個縣市區文化產業辦的官方調查統計,云南每年文化節慶活動的政府花費超過2億元,這些節慶活動直接帶動的社會消費超過l00億元,這還未計算拉動的潛在投資等,大部分云南的文化節慶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節慶活動策劃專家岳景明認為,到現在為止,云南文化節慶產業領域的成功代表就是:一瓢水(潑水節)、一把火(火把節)、一場舞(目瑙縱歌節)、一朵花(羅平菜花節)、一捧“泥”(摸你黑狂歡節)。
潑水節和火把節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有很多游客甚至海外游客不遠萬里而來就為參加這些節慶活動,這足以說明它的成功。羅平的油菜花節成功地推動當地菜花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旅游跨越發展也是人所共知,云南人幾乎提起菜花就想到羅平,這種標簽式的植入讓受眾記憶幾乎無法將“羅平”和“菜花”剝離。而景頗族的目瑙縱歌是文化節慶活動中少有的文化遺產。影響力正在逐年擴大。
在1998年云南羅平推出“菜花節”時,文化節慶活動在云南還是新鮮事。后來各地政府逐漸發現文化節慶活動對于展示地方文化、推動地方旅游事業發展是一次綜合性的營銷活動.文化節慶活動承載著政府公關、市場宣傳、招商引資等使命,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各地政府紛紛拿出各自文化法寶,別出心裁地打造出了各類節慶活動。
當“過節”不再是人們約定俗成的文明傳承而成了一個產業。成了一個營銷活動的時候.必然有一些節慶活動經不起市場的推敲。最終湮滅。
在云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幾乎每個縣都可以提出一兩個有差異化的節慶活動,于是云南文化節慶活動仍在不斷涌現和發展。但并不是所有的節慶活動都值得辦。不是所有的節慶活動都能走向未來,沒有正確規劃的節慶活動只會是勞民傷財,云南的眾多文化節慶活動只有理清思路,方能闊步前行。
在民俗文化基礎上創造或者推廣起來的文化節慶活動首先是一個營銷活動。是一個城市或者地方的營銷利器。一個地方,也可以像一個企業那樣用心經營。地方營銷應當突出自己的特點,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地方營銷”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比較明顯的內涵。地方營銷力求將地方視為一個企業,將地方的各種資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產業或者服務以現代市場營銷方式向購買者兜售。它包括一個地方內產品、企業、品牌、文化氛圍、貿易、環境、投資環境,乃至地方形象和人居環境等全方位的營銷。它是通過樹立地方品牌,提高地方綜合競爭力,廣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會資源,來推動地方良性發展.滿足地方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營銷科學。文化節慶活動絕不是一場自娛自樂的秀。
節慶活動的命題要有寬廣的視野,有廣泛的受眾面,要抓住時代熱點,如保山某地正計劃推出“黃龍玉文化節”,對于區域性強的文化命題應該易于讓外來游客參與。
在一個地方區域有影響的節慶,要在整個云南地區做宣傳;在整個云南有影響的節慶,要面向全國市場做宣傳;在國內有影響的節慶,要面向全球做宣傳。辦節慶活動如果不宣傳就沒有價值,宣傳經費至少應該占到總費用的30%以上。
節慶活動能帶給普通大眾什么樣的感受是決定節慶活動生存發展的根本,不能將受眾當做單純的觀眾;應該設置和策劃一些容易讓大眾參與、能找到快樂、最好還能有文化尋根的互動活動,增強節慶活動的立體參與性。
文化節慶活動可以常常創新,但至少要有一個經典活動貫穿始終,就像春節過了幾千年有些東西是從沒改變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舉辦了200年,喝啤酒大賽從來沒有改變過。
只有把地方特色展示出去才是“營銷”,沒有地方特色的演出是惡俗的文化垃圾.不分主題邀請并讓明星演出成為主要內容是讓垃圾更昂貴。
5.眼下,很多地方都在辦文博會,雖然各有特色,但是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認為與百姓最親密接觸、最“接地氣”的文博會是在H市。
“我關注了H市舉辦的六屆文博會,變化很大。前幾屆的展出內容主要是文化紀念品,現在已經涉及到文化產業各個領域的展覽。”王石說,尤其是H市文博會每次展覽都有很多可讓老百姓購買的產品,這對促進老百姓參與到文博會是一種很有效的辦法。
王石還透露,A省現共有91個節慶活動,A省政府想從中挑選十個節慶。作為全省重點節慶來推廣,“H市文博會很有希望”。
除了文博會,H市還有中國龍蝦節、摘桃節,并且中國龍蝦節已經排到全國節慶前50強。但王石說,這些純屬于經濟類型的節慶,可能更看重經濟價值,以促進產品的銷售為主,好的節慶需要更多地注人文化內容。
在談到H市現有節慶的舉辦狀況時,該市中華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石璐認為尚有“短板”。她扳起指頭數起來,除了文博會,H市主要的大型節慶是新春城隍廟廟會、合唱節等極少數的群眾活動,而且與其他地方比起來并無太大差別。“其實H市具有非常濃厚的歷史文化基礎.三國時曹魏將軍張遼駐守在此威震逍遙津,南北朝時南梁韋睿堰肥水破城,但這些在文化節中都很少提及了。”石璐說,H市對現有的歷史資源的挖掘還不夠。
王石提醒道,這些節慶組織需要反思改革開放后節慶舉辦中出現的問題。“H市文化節面子不小,里子沒有。”王石說,全國很多地方現在辦節慶喜歡搞效仿,節慶缺少特色不說.甚至嚴重雷同,一搞節慶就“砸錢”,H市某個極具歷史韻味的節慶居然請明星來開演唱會.把節慶當成形象工程。“更奇怪的是,現在地方辦節慶明明是文化內容的,主辦政府卻每次都要在節慶中搞簽約、搞招商引資。.’王石說,這種借群眾節慶搞經濟招商的行為。已經讓群眾節慶舉辦方向偏離了文化價值。
王石提到了西安的老子文化節,每到節慶這一天,七八十萬的群眾來參加。不用政府任何動員,這在當地已成為一個風俗。“一個節慶受老百姓歡迎,不需要政府花錢喊人來。只要節慶的內容好,群眾會很自覺地來‘捧場’,有文化的節慶才有生命力。”
6.瑞士文化產業中最具特色的當屬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活動。瑞士節慶活動一年到頭幾乎不問斷,其中既有傳統的復古節慶,也有現代音樂游行。這些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和游客參加,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節慶經濟”,成為瑞士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瑞士節慶文化的主要特點是盡可能廣泛地面向民眾,吸引瑞士甚至周邊國家的大批觀眾和游客積極參與。瑞士國家雖小,但舉辦的節慶活動動輒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大大超過舉辦地人口。一年一度的“日內瓦節”吸引的游客保持在200萬人左右,歐洲規模第二大的電子音樂街頭游行——“蘇黎世街頭音樂游行”參加者達80萬,歐洲最大的露天搖滾音樂節之一“尼翁帕里奧搖滾音樂節”觀眾達到數十萬。
瑞士節慶文化的另一特點是內容豐富。有四年一度的薩永古鎮“中世紀節”、一年一度的Et內瓦“登城節”等再現古代生活的復古節慶,有沃韋街頭藝術節、日內瓦音樂節等街頭表演.還有納沙泰爾葡萄節游行、夏末奶牛下山、冬季洋蔥上市等生產生活節慶。此外.還有阿爾卑斯長號、牛鈴、小手風琴、“約德爾”演唱等傳統民族音樂、樂器表演比賽節慶。
瑞士節慶文化活動主要由各地政府、旅游局、行會、協會舉辦,很多都得到了在瑞士的著名國際企業的贊助。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加上每年上萬場的國際會議以及日內瓦汽車展、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鐘表展等世界著名會展,引來大批外國游客。瑞士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等主要城市的酒店人住率很高,與這些活動密切相關。
由日內瓦市政府和旅游局舉辦的“日內瓦節”,每年8月舉辦11天。“日內瓦節”的主要內容是在萊蒙湖西端日內瓦市區的U形湖畔設立“嘉年華”式游樂場,舉辦露天音樂會、焰火晚會、酒吧招待托盤快走比賽、無機動車日等活動,此外還設置旅游紀念品商亭,并有各國風味小吃。
“日內瓦節”每年能夠吸引游客200多萬名,為日內瓦旅游服務業贏利超過l億瑞士法郎。據“日內瓦節”主辦方統計,每晚到“嘉年華”游玩的游客達8000人,日內瓦市酒店因而常常爆滿。“日內瓦節”期間,日內瓦出售手表、巧克力等商品的商店迎來可以與圣誕節媲美的銷售旺季.營業額甚至比平時增加4倍。
日內瓦市負責文化的官員稱,舉辦“日內瓦節”的目的一方面是活躍大眾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促進旅游經濟發展,也即以文化、節慶拉動經濟。
瑞士眾多的節慶文化活動,除了促進旅游經濟發展之外,也為瑞士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瑞士各地音樂節演奏者許多是業余愛好者,每年8月在日內瓦普雷尼一尚貝茲鎮舉行的“阿爾卑斯節”是規模較小的音樂節,游客觀眾不足千人,但登臺演奏的阿爾卑斯長號、瑞士小手風琴、表演的山歌“約德爾”,還有臺下響起的牛鈴,濃縮了瑞士傳統民間音樂的精華。
據當地觀眾介紹,瑞士傳統民間音樂演奏、演唱者都是業余愛好者,國家沒有專門的演出團隊。在“阿爾卑斯節”現場,瑞士民間音樂協會設置攤位介紹協會工作、招收會員。協會全靠會費運行,每4年舉辦一次瑞士聯邦民間音樂節,定期向會員通報瑞士各地傳統民族音樂節慶活動。資助青少年業余愛好者學習傳統民族音樂。
瑞士節慶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民眾的參與度非常高,許多活動甚至是全民出動。位于阿爾卑斯山谷的古鎮薩永保存完好,2011年9月中旬舉行了四年一度的薩永“中世紀節”。全鎮居民用麻布、蘆葦、草席遮蓋路牌、水管、門牌等現代標志,盡可能恢復小鎮中世紀的原貌。小鎮居民與來自瑞士和歐洲其他國家的近500名藝術家、群眾“演員”身著中世紀服裝,再現古鎮生活.觀眾買票進入占鎮參觀游覽。
日內瓦每年12月舉行的“登城節”,紀念l602年12月11日抵抗入侵、為捍衛獨立而進行的殊死戰斗。在3天節日期間,漫步在日內瓦老城,仿佛置身于l7世紀初的歐洲古城。身著古裝的男女老少。扮成17世紀初社會各階層的人,有的在老城狹窄的街道上叫賣登城紀念飾條和紀念章,有的擺設攤位供應著名的“登城湯”,還有的組成軍鼓隊、短笛隊、長矛隊和火槍隊,踩著鼓點.圍著市政府、教堂等當年的戰場行進。熱鬧的“登城節”呈現給各國游客的是以日內瓦老城為舞臺的歷史劇,也是給日內瓦市民重上一堂生動的國民教育課,提醒市民珍惜經過同仇敵愾、殊死戰斗保住的自由。
除大眾化的“狂歡”之外,蘇黎世、日內瓦等城市著名的交響樂團在全國各地巡回舉辦音樂會.每場都能吸引很多熱愛高雅藝術的觀眾。瑞士城市無論大小,都經常舉辦音樂會、展覽、民俗節慶、大眾運動比賽等活動,為人們提供了“足不出城”的休閑活動。
7.2013年3月13日,文化部部長蔡武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兩會特別節目《做客中央臺》,回應熱點問題。
當前。中央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但有群眾反映文藝演出追求大場面、大制作,有時一臺晚會要花掉上億元資金。蔡武回應這個問題時強調,“政府不能拿公款請明星演出”。
蔡武表示。過去幾年中,一些藝術活動特別是各類形式的晚會中,大制作、追求豪華甚至奢侈浪費.蓋過了藝術本體,這是不良習氣。文化部曾發文明確指出,各地的晚會要控制成本,且要審批。其中特別不允許地方政府拿著公共預算的資金請名人明星。
蔡武表示,文化部將從嚴審批關于節慶活動等各種文化活動。特別是針對政府主辦的各類節慶活動。中央中辦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管理辦法,文化部作為清理整頓領導小組的辦公室,進一步嚴格控制政府主辦財政出資的節慶活動,嚴格禁止使用財政資金邀請各類名人明星參與活動,嚴格控制在節慶活動期間舉辦各種大型的文藝晚會。
蔡武表示,將從源頭上遏制大制作和公款請明星的現象。同時,集中力量做好示范,比如中國藝術節、北京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體現勤儉節約,突出藝術本體,反對比拼名人效應,反對鋪張浪費。
有網友提出,不少地方掛著文化產業園的牌子,卻圈地搞房地產。對此,蔡武表示.目前文化部命名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只有8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概有240多個,標準很嚴格。另外,廣電、新聞出版系統過去也命名過一些產業園區,但大體上都有標準。文化部在了解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后進行了調研,提出要建立退出機制,也就是說,不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園要摘牌子,目前已經摘了兩個。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把文化放到地方政府政績考核中。蔡武表示.擔任文化部長5年,有一個深刻感受是,過去文化建設在地方政府日程中,說起來很重要,但實際是被忽略的。因為它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也就是個花錢的單位。但這幾年。文化建設開始從邊緣地帶逐漸向舞臺中央靠攏,人們認識到現代化的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建設離不開文化.不能腰包鼓起來了,腦袋卻空了。
答題要求
一、請結合“給定資料l~3”,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請簡要概括當前我國各地舉辦的文化節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10分)要求:概括準確,內容全面,條理清晰。不超過250字。
2.當前我國文化節慶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其舉辦方向偏離了文化價值.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相應措施。(10分)
要求:觀點明確,語言流暢,對策可行。不超過250字。
二、請結合“給定資料4”,簡要談談當前云南省開展文化節慶活動應遵循的思路。(15分)要求:作答簡明扼要,表述清晰。不超過400字。
三、“給定資料5”中提到“H市文化節面子不小.里子沒有”,請結合“給定資料5”.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1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200字。
四、“給定資料6”提到了瑞士文化節慶活動的一些特點,請簡要分析瑞士的做法對我國更好地舉辦文化節慶活動有哪些啟示。(15分)
要求:分析到位,語言流暢,具有針對性。不超過300字。
五、結合“給定資料”,請你以“文化節慶活動”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觀點明確,語言流暢,內容充實,有說服力。總字數l000~1200字。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