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導游講解的方式和方法
導游講解的方式、方法是導游講解藝術的具體體現。為了使導游講解能吸引游客,達到傳播知識、聯絡感情、滿足游客需要的目的,導游人員必須講究講解的方式和方法。
我國導游人員在長期的導游實踐中不僅積累和總結了不少導游講解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在運用之中還在不斷地予以完善和豐富。現將導游講解中一些常用的方式、方法分述如下。
一、導游講解的方式
導游講解方式是指導游人員向游客進行景物介紹所采取的形式。導游講解主要分為面上講解、線上講解、點上講解和即興講解。在這幾種類型的講解中,導游人員采取的講解方式主要有陳述式和問答式兩種。
(一)陳述式
陳述式是按照先后順序、因果關系,對景物進行的有條有理的講解方式。從講解的連續性出發,這種形式的講解分為系統講解和分段講解;從講解的方式出發,分為直敘、倒敘和夾敘夾議;從講解內容詳簡程度出發,分為簡述和詳述。
1.系統講解
系統講解是指對景點或事物進行的全面講解。它一般適用于比較簡單的事物或內容較單一、規模較小的景點,以及系統性較強的展覽館、博物館。前者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后者如西安碑林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系統講解是導游講解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運用得比較多的講解方式。它的優點是能使游客對景點或參觀點的概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其不足之處是形式較單一,講起來比較枯燥,難以使游客產生興趣和共鳴。
2.分段講解
分段講解是根據景點布局,按照游覽線路順序將景點分成前后銜接的若干部分而進行的導游講解。首先,在景點人口處的示意圖前對景點的概況如修建年代、歷史沿革、占地面積、構成部分、主要特征與價值等進行簡要介紹,目的是使游客對該景點的概況有一個初步了解,誘使他們產生“一睹為快”的興趣,同時也為下面各部分的講解做好鋪墊。概況介紹完后,便帶領游客按游覽線路對各部分進行逐一講解。各部分的講解要重點突出其主要內容或主要特征,同時也要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關聯,使之環環相扣,以形成游客對該景點的整體認識。
分段講解也是導游講解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適用于范圍較大或范圍雖然不大但功能劃分較細的景區、景點,如故宮、頤和園、蘇州拙政園、杭州西湖、上海豫園等。它的優點是有靜有動,動靜結合,即將講解與游覽穿插,便于導游人員在講解中借題發揮,穿插一些成語典故、名人逸事,因而能活躍氣氛。不足之處是由于范圍較大,景觀較多游客活動空間也大,因而,除了部分“忠實”游客能圍繞在導游人員周圍之外,導游講解很難集中所有游客的注意力。
3.直敘
直敘是根據事物的發展邏輯或景觀的位置、年代、規模、成因逐步展開、逐步深入的一種講解形式。例如,黃果樹瀑布,先介紹其地理位置、再介紹其規模和壯觀的景色,然后逐一介紹景觀,最后引用一首詩作小結。(詳見《走遍中國——中國優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355,360頁)這種講解的優點是順理成章,講解的邏輯與事物的發展邏輯基本一致,易于為游客所理解。不足之處是比較枯燥、單調。
4.倒敘
倒敘與直敘相反,是先講事物或景觀的結論性見解,然后再逐步分敘的講解形式。例如,游覽漓江時,先講“漓江”二字的含義及兩岸風光秀美的特征(奇峰林立、碧水縈回、百里畫廊),然后按照旅游線路在介紹各個景區、景點的同時分敘其美景。(詳見《走遍中國——中國優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318~339頁)這種講解形式的優點是:先給游客介紹景區的主要特征,可起到先聲奪人、引人人勝的作用,然后循序漸進地分敘,可使游客逐步領略和體會其內涵。
不足之處是對于某些事物或景點,尤其是理性較強的事物,一開始導游講解顯得抽象,游客難以理解。
5.夾敘夾議
夾敘夾議是在直敘的基礎上將介紹與議論相結合的講解形式。例如: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聞名中外的上海外灘。它北起外白渡橋,南抵延安東路,全長1.5公里,是上海的象征和臉面。凡到上海來觀光旅游的國內外游客,每每來到美麗的外灘,面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百舸爭流的浦江風光,無不流連忘返。這是因為上海的外灘有其獨有的魅力,說個比喻,它是一本內涵豐富、不忍釋手的書。請各位嘉賓隨著我一起來品味、“閱讀”吧!
外灘,是一本萬國建筑博覽會的工藝書。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外灘千姿百態、巍峨參差的建筑群落,是整個上海城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它彈奏著城市的旋律和樂章,譜寫著城市的五光十色,萬千氣象。在這一條上海南北軸心線上有巴洛克風格的工部局大樓(今市政工程局),這是上海最先采用鋼窗的建筑;有古典折中主義色彩的海關大樓(令海關),入口處是典型的希臘多立克式門廳;有仿英國文藝復興建筑的怡和洋行(今外貿局);有19世紀未美國近代高層建筑風格的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其東部屋頂用紫銅飾面,四方攢尖頂"A”形平面,處理簡潔。
在這條軸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仿古典式的圓頂建筑物,過去為著名的匯豐銀行大樓。這是中國近代最壯觀的銀行建筑,建于1925年。大樓高5層,加上中部隆起的圓拱形大屋頂2層,共為7層。整座建筑以正門和圓頂建成的縱線為軸,兩邊嚴格對稱,形成四平八穩之勢。柱廊為夏奧尼克式,3層大門則為羅馬式石拱券,給人以堅定穩重之感。5層圓頂以上為希臘式。整幢建筑氣勢宏偉,室內裝飾極為考究。‘當時這座建筑曾被英國人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講究的建筑”。前不久它還是上海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
外灘的25幢建筑風格多樣,巍峨壯觀,都蘊含著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今天,上海已從巴洛克的音符中走了出來,新上海的樂章在激蕩。上海的城市天際線,無論是黃浦江畔,還是都市中。區,一大批新穎別致具有現代氣息和世界先進風范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在新上海的上空匯成一支昂揚向上的“新世界交響曲”。
外灘,是一部近百年歷史的歷史書……
外灘,是一本歌頌改革開放的報告書……(《走遍中國——中國優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149一153頁)
上述幾段文字是對上海外灘建筑群的歷史、風格、特點的介紹,但是導游員并未停留在簡單的介紹上,而是將自己的看法穿插在其中,并以這些看法來統領外灘的介紹,較好地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方法。
夾敘夾議的講解形式的優點是:在介紹景點的同時適當地加以引申,能給游客以指導和啟示作用,并且,導游人員也能借景物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足之處是并非所有的景點都能較好地運用這種講解形式。
總之,陳述式是導游講解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形式,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可以運用此種講解形式。并且,導游人員運用這一形式能將景物的來龍去脈、規模特點講全講清。其不足之處是由于導游人員單方面講,游客被動地聽,因而游客缺乏參與的熱情,容易疲勞。
(二)問答式
問答式是采用發問和回答進行導游講解的形式。它一般適用于沿途講解和同游客交談,但在某些景點講解中也常用到。問答式分為“自問自答…我問客答”和“客問我答”三種形式。
1.自問自答
自問自答是導游人員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的導游講解形式。導游人員提出問題之后,應作適當停頓,給游客留下思索的空間,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思考,然后由導游人員針對問題進行解答或講解。例如: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秦俑館1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陣,我們腦子里一定會閃現如下問題:這些秦俑是怎樣發現的?為什么他們相貌各異?為什么要制作這些俑?l、2、3號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現在我就來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走遍中國——中國優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437·438頁)
2.我問客答
我問客答是由導游人員提出問題,游客回答的講解形式。采用此種形式,導游人員的問題要恰當,估計游客有可能答對。在游客的回答中,導游人員可作適當誘導,但不要強迫游客回答,以免弄巧成拙,使游客尷尬或不愉快。不管游客是否答對,導游人員都應予以鼓勵。例如,在參觀曲阜孔府時,導游人員可以這樣設問:
“孔子是什么時代的哪國人?”
“他是古代中國人。”
“不,他是春秋戰國時的山東人。”
“凱利先生,你答得很接近。”導游人員鼓勵地說。
“呵,不對,那個時候不叫山東,叫什么齊魯,”貝絲小姐補充說。
“貝絲小姐又說對了一部分。準確地說,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
隨后,導游人員還可進一步提問,如孔子的名字叫什么,等等。
3.客問我答
客問我答是由游客提出問題,導游人員進行解答的講解形式。游客對某一景點或事物提問是一種求知的表現,導游人員應當認真傾聽,予以鼓勵,既不要因游客所提問題幼稚而笑話他們,也不應對其問題置若罔聞,表現得很不耐煩。對能解答的應盡量解答,不能解答的則表示歉意。這樣,更能表現導游人員的誠實可信。但是,導游人員必須注意:一是不要讓與講解內容無關的問題沖擊了導游講解,對無關的問題可告訴游客事后予以答復;二是要將游客所提的與講解內容有關問題的解答與講解結合起來,適當展開;三是對不能回答的問題要加強針對性的學習,并研究游客提問的一般規律,從中總結出一套相應的“客問我答”的導游講解技巧。
問答式導游講解方法的優點是能將游客作為旅游活動的主體吸引到導游活動中來,調動了游客參與的積極性,不僅活躍了導游講解的氣氛,而且促進了游客同導游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和思想交流。其不足之處是導游人員的講解常常被游客的問題所打斷,講解的思路會受到一定的干擾。因此,采取這種方式進行導游講解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腹案準備。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協議退費]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導游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