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西藏自治區概況

發表時間:2020/12/4 12:22:58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西藏自治區概況

西藏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西藏自治區簡稱“藏”,自治區首府駐地為拉薩。

【地理環境】

西藏自治區位于中國西南部,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四川省、云南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3842千米。西藏自治區南北長1OOO千米,東西寬2000千米,國土面積122. 84萬平方千米,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第2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稱為“世界屋脊”,被視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主體區域。

西藏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高差在1000米。地形復雜多樣、景象萬千。西藏地貌基本上可分為山脈、高原、平原和峽谷四大類型。

山脈:西藏的山脈都是地球上最雄偉的山脈,位于藏南,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于中尼邊境、地處西藏定日縣境內的珠穆朗瑪蜂,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高原:由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和許多盆地梅成,藏北高原最典型,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

平原:主要是大河、大湖沿岸的河谷平原,藏南谷地,位于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域。這一帶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

峽谷:主要分布在西藏東部和南部邊緣地區。藏東高山峽谷區即著名的橫斷山地,大致位于那曲以東,為一系列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間挾持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山頂終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與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園,構成了峽谷區三江并流的壯麗景觀。

西藏是中國河流數量最多的省區之一,境內流域面積大于1萬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多條,著名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區,有1500多個大小不一、景致各異的湖泊錯落鑲嵌于群山莽原之間。西藏最為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鍺、羊卓雍措、瑪旁雍錯、班公湖、巴松措、森里錯等。在西藏,許多湖泊都被賦予宗教意義。納木錯、瑪旁雍錯、羊卓雍措并稱為西藏的三大“圣湖”。

【氣候特征】

氣候多樣,垂直變化大。西藏的氣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氣候類型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為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于地勢迭次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故人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西藏不同地區、不同高度上的氣候差異。

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隨著海拔增高、氣壓降低、空氣密度減小,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逐漸遞減,海拔3000米時空氣中氧氣含量為海平面的73%,海拔4000米時為62%~ 65,4%,到海拔5000米時為59%,海拔6000米以上則低于52%。這種缺氧現象對人體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容易引起頭痛、失眠、脫發、呼吸及脈搏加快、紅細胞增多、血壓升高、食欲減退、易疲勞等癥狀。

干濕季分明。西藏干季和雨季的分別非常明顯,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干季;5-9月為雨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嚴重不均,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西藏大部分地區夜雨率都在60%以上,冰雹之多居同緯度之首。

輻射強烈,日照時數多。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1/3;日照時間也是全國最長的。

氣溫低,日差較大。由于西藏海拔高,與中國內地其他地區相比,西藏多數地區氣溫偏低,氣溫日較差高。

【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2個地區和73個縣(市、區)。5個地級市分別是拉薩、昌都、山南、日喀則、林芝;2個地區分別是那曲、阿里地區。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西藏就開始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晚期,西藏各地形成了許多部落。公元前3世紀,出現奴隸制部落。五六世紀時,西藏奴隸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

7世紀初,唐朝建立起強大的統一政權。與此同時,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贊干布兼并10余個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實現統一。松贊干布在位期間,銳意修好唐廷,汲取唐朝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政治文化成果。他曾兩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唐高宗封松贊干布為“附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晉封為“賓王”。松贊干布奠定了吐蕃與唐朝200余年頻繁往來的“甥舅親誼”。

8世紀初,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為一家”。

伴隨著吐蕃王朝與唐朝的兩次聯姻,雙方往來頻繁,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廣泛而深入,民間往來全面發展,藏族與中國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唐蕃雙方曾8次會盟,拉薩大昭寺正門前至今仍屹立著“唐蕃會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甥舅會盟碑”,是第8次會盟后所立)。

13世紀初,成吉思汗在中國北部建立蒙古汗國。

1271年,蒙古汗政權定國號為元,并于1279年統一全中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政權,西藏成為中國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個行政區域。

自13世紀中葉西藏地區正式歸人元朝版圖后,中國雖然經歷了幾代王朝的興替,多次更換中央政權,但西藏一直處于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

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繳元朝舊敕舊印,換發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過渡,繼承了對西藏地方的國家主權。明朝沒有沿用元朝的職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別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西藏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領人物,明朝均賜封以不同的名號,頒給他們印章和封誥,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其職位的承襲須經皇帝批準,皆可直通名號于天子。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進而統一中國。清朝循歷史定例在西藏行使主權,只要前朝所封官員進送舊朝印信,即改授新朝印信,其原有地位不變。165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五世達賴喇嘛應召到北京覲見清世祖順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冊封;后來,五世班禪額爾德尼又受到康熙皇帝的冊封。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和他們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確立,此后歷世達賴、班禪額爾德尼須經中央政府冊封遂成定制。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設立駐藏大臣處理西藏事務。

清朝對西藏的施政管理,在總結元明兩朝治藏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和形勢變化做了重大而全面的調整,例如:設置駐藏大臣總攬全藏;調整西藏地方的政教管理體制;賜封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名號,并確定了金瓶掣簽制度;確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務、邊境國防的決定權歸中央等原則;勘定今西藏與青海、四川、云南間的界線;規定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的轄區及權限,劃分了駐藏大臣直轄區。

西藏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而得名。西藏唐宋為吐蕃;元朝屬宣政院;明朝稱烏斯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西藏是中華民國22行省之一。此后正式頒布的《憲法》等法律法規,也都明確規定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

1954年,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聯袂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達賴喇嘛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達賴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公開撕毀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議”,在拉薩進行武裝叛亂;同年3月17日,達賴逃離拉薩。

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

【人口民族】

據《西藏自治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為2 716 389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40 514人,漢族人口為245 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1.35%);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17%。

【宗教信仰】

西藏自治區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有藏傳佛教、本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但絕大多數人信仰藏傳佛教。

佛教于7世紀分別于印度和我國內地傳人西藏地區,而后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實質上是印度佛教顯密二宗和漢地佛教的顯宗傳人西藏后吸收了西藏高原原始宗教本教的某些內容而形成的。藏傳佛教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群眾性,曾傳遍整個藏族地區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地區。

本教是西藏地區的原始宗教,在佛教傳人前,曾經占主要地位。在西藏地區至今還有許多群眾信仰本教。

西藏的伊斯蘭教和天主教信眾規模相對較小,影響范圍僅限于局部地區。其中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大多數是清代從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等地遷來的回族的后裔,也有少數來自中亞一帶。天主教于1626年傳人,信眾很少。

西藏自治區共有藏傳佛教寺廟1700多座,住寺僧尼約4.6萬人;雍仲本教寺廟88座,僧侶3000多人,活佛93人,信教群眾13萬人以上;清真寺4座,教民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交通狀況】

西藏自治區交通包括公路、鐵路、航空運輸。

截至2016年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82 543,3千米,二級及以上公路1333 7千米。交通網以拉薩為中心,全區有干線公路15條,直線公路315條。汽車已成為酉藏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是西藏通往區外和國外的5條主要干線。

鐵路包括青藏鐵路和拉日鐵路。

青藏鐵路起于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昆侖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全長1956千米。青藏鐵路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21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人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運營。2014年8月16日,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全線開通運營。

西藏航空業發展較快。截至2017年,西藏自治區內已開通航班的機場有拉薩貢嘎機場、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阿里昆莎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截至2015年年底,西藏五大機場航線總數達61條。拉薩貢嘎機場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甲竹林鎮,坐落在壯麗的雅魯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長4000米,寬45米,機場等級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車等大型飛機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之一。

【自然資源】

西藏自治區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 床100余處,發現礦點2000余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2種。西藏優勢礦種有 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占重要地 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5位的有鉻、工藝 水晶、剛玉、高溫地熱、銅、高嶺土、菱鎂礦、硼、自然硫、云母、砷、礦泉水等 12種。

西藏是中國最大的森林區之一,森林面積833.3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接近10%,活立木蓄積量20,84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西藏森林植被的垂直地帶結構非常明顯,北半球從熱帶到寒帶的主要樹種在這里幾乎都可以看到。常見樹種主要有云杉、冷杉、鐵杉、高山松、華山松、落葉松、云南松、白樺、青岡木等,經濟價值很高。稀有針葉樹種,如穗花杉、云南紅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紀的孑遺植物。

西藏已發現野生哺乳動物142種,鳥類488種,爬行類動物56種,兩棲類動物45種,魚類68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99種,構成了西藏的動物資源優勢。在這些動物中,野驢、野牦牛、馬鹿、白唇鹿、黑頸鶴、小熊貓等123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其中滇金絲猴、孟加拉虎、雪豹、西藏野驢、野牦牛等45種野生脊椎動物是瀕危滅絕或西藏特有的珍稀保護動物。

【文化藝術】

藏族文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都極其豐富。民間文學包括民歌、神話、傳說、故事、敘事詩、長歌、英雄史詩等;作家文學包括傳記、詩、長短篇小說等。

《格薩爾》是一部結構宏偉、在藏族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英雄史詩。全詩貫穿捍衛人民利益、反對侵略、希望統一與和平的主題思想,表達了藏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勇敢戰斗的精神,已于2009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倉央嘉措情歌》舉世矚目。其作者倉央嘉措(1683-1706)是第六代達賴喇嘛,藏族農奴主階級和佛教集團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屬于格魯派(黃教)的活佛。按照格魯派的戒律,僧人是嚴禁戀愛、娶妻、生子的。但是,倉央嘉措卻以如此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寫下了這樣一本情歌集,大膽地表達了他對愛情生活的熱烈追求。

藏戲是中國比較古老的民族劇種之一,它是14世紀的噶舉派僧人唐東杰布所開創。唐東杰布被奉為藏戲祖師。藏戲傳統劇目有lO多種,多以說唱體形式傳世。唱詞是韻文,道白是散文。最為群眾所喜愛的有《文成公主》《諾桑王子》《頓月頓珠》《智美滾登》《卓娃桑姆》《蘇吉尼瑪》《代巴登巴》《絮白旺丘》等劇目。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興起于9世紀前后。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傳統的唐卡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顏料植物,以示其神圣。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珍貴的文化遺產。

【特產美食】

藏族有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國餐飲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其歷史悠久,品種豐富。藏餐分為主食、菜肴、湯三大類。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調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馬、驢、騾肉,尤忌吃狗肉。魚、蝦、蛇、鱔等水產海鮮類食品,除部分城鎮居民外,農牧區群眾一般不食用。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術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斷地改進和豐富。

著名菜肴有炸灌肺、蒸牛舌、氽灌腸。特色小吃有風干牛羊肉、白腸、黑腸、炒肺片、酥油茶等。果品有蘋果、梨、桃、核桃、葡萄、石榴、樹莓、草莓、醋粟等。

西藏自治區是中國藥材的重要產地之一。西藏藥材種類繁多,譽滿天下。全境有藥用植物達1000多種,具有獨特風格的西藏藥材300多種,比較著名的有冬蟲夏草、麝香、貝母、胡黃連、雪蓮花、紅景天、三七、大黃、天麻、黨參、靈芝等。這些藥材產量高,其中不少暢銷國內外。西藏三大藥材指麝香、貝母、冬蟲夏草。

工藝品包括藏毯、藏被、氆氌、圍裙、金寶地幗、藏靴、木碗、藏刀等。

【民俗風情】

獻哈達是藏族同胞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藍色表示藍天,白色表示白云,綠色表示江河水,紅色表示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藏族同胞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谷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撤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后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可以伸手接過飲用,否則會被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如意。

【旅游資源】

西藏自然風光綺麗,名勝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多彩,包括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

自然旅游資源:西藏現有世界級國家自然保護區3處:珠峰自然保護區、藏北羌塘自然保護區、藏東南雅魯藏布大峽谷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處:雅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納木錯一念青唐古拉山風景名勝區、唐古拉山一怒江源風景名勝區、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

人文旅游資源:全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5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地(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9處。全區現有國家優秀旅游城市1座:拉薩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拉薩、日喀則、江孜;一年有14個風俗各異的民間重大節日。

目前,西藏擁有世界文化遺產l項3處,布達拉宮是西藏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位于拉薩市中心,于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拉薩大昭寺,2001年拉薩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的擴展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西藏自治區不斷開發利用獨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現已形成具有各自不同特點的四個旅游區——拉薩、藏西、藏西南、藏南。

拉薩旅游區:包括拉薩、羊八井、當雄、江孜、澤當、日喀則、羊卓雍措等。拉薩既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藏傳佛教的中心。這里的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八廓街、羅布林卡和“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是拉薩游覽區的主要景點。其中,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三大寺”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藏西旅游區:藏西即阿里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這個旅游區以宗教旅游為特色,主要以普蘭為進出口岸,吸引尼泊爾和印度的旅游者到神山圣湖旅游,吸引國內外虔誠信徒來這里朝拜。

藏西南旅游區:藏西南現已成為以登山旅游為特色的旅游區,主要接待經樟木口岸入境的尼泊爾旅游者,組織他們觀賞這里的山川風光,開展登山活動。

藏南旅游區:以林芝為中心。在這里一日可看四季美景,有積雪皚皚的山峰'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滿坡的杜鵑花和奔流不息的江水,不僅景色宜人,而且氣候濕潤溫和。

編輯推薦: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報考指南

導游資格考試歷年真題


(責任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協議退費]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3680(起)

        了解課程

        596人正在學習

      •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2580(起)

        了解課程

        615人正在學習

      • 導游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1280(起)

        了解課程

        782人正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