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溯及既往和類推適用,是刑法哪項基本原則的體現( )。
A.罪刑法定原則
B.平等適用刑法原則
C.罪行相當原則
D.犯罪應具有社會危險性原則
【答案】A
【2】犯罪必須具有的特征有( )。
A.刑事違法性
B.應受刑罰處罰性
C.主觀故意性
D.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E.一般違法性
【答案】ABD
【解析】犯罪的三個特征:嚴重危害社會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法處罰性。
【3】根據《刑法》規定,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經過20年的,不再追訴。如果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核準。該核準機關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檢察院
C.公安部
D.司法部
【答案】B
【解析】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如果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4】根據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有關刑事案件追訴時效的各項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法定最高刑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不再追訴
B.甲犯劫持航空器罪,法定最高刑為死刑,該罪即便經過30年,也可能被追訴
C.乙為挪用公款罪的繼續犯,對乙的追訴時效應從挪用公款之日起計算
D.丙于2000年故意輕傷李某,應判處有期徒刑3年,但李某直至2008年才報案,公安機關未予立案
【答案】C
【解析】選項B: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如果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即報檢察院核準之后,也有可能追訴。選項C: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追訴時效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選項D:法定最高刑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不再追訴,丙的故意輕傷犯罪行為,法定最高刑為3年有期徒刑,至2008年已超過5年,公安機關不予立案正確。
【5】根據《刑法》規定,下列關于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處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即使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也不適用死刑
B.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C.因犯罪時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
D.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免除處罰
E.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判處緩刑
【答案】ABC
【解析】(1)選項D: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非“免除”。(2)選項E: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同時符合其他條件包括:因犯罪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符合緩刑法定條件的犯罪分子,應當宣告緩刑。
【6】下列關于刑事責任能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盲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B.醉酒的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C.尚未完全喪失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D.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E.年滿75周歲的人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
【答案】ABCD
【解析】選項E:年滿75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在符合法定要件時,可對其從寬處理。
【7】根據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有關自然人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B.已滿14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C.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D.已滿75周歲的人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E.已滿75周歲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緩刑條件的,應當予以緩刑
【答案】ACE
【解析】(1)選項B: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對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2)選項D:已經滿75周歲的人犯罪,要區分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前者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后者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8】下列各項中,屬于犯罪構成必備要件的有( )。
A.犯罪客體
B.犯罪目的
C.犯罪動機
D.犯罪地點
E.犯罪主體
【答案】AE
【解析】犯罪構成必備要件,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的構成要件,包括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
【9】甲欲槍殺仇人乙,但早有防備的乙當天穿著防彈背心,甲的子彈剛好打在防彈背心上,乙毫發無傷。甲見狀一邊逃離現場,一邊氣呼呼地大聲說:“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彈背心,我改天再收拾你”根據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甲的行為構成( )。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答案】C
【解析】(1)甲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排除選項A;(2)乙最終毫發未傷,排除選項D;(3)甲未如愿并非自己良心發現,而是乙穿了防彈背心,屬于甲自己意志以外的原因,排除選項B。
【10】根據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有關刑罰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刑罰有主刑與附加刑之分,管制、拘役屬于附加刑
B.對一個犯罪不能同時適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主刑
C.主刑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D.附加刑不能獨立適用,只能附加適用
E.對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答案】BE
【解析】(1)選項A: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對犯罪的外國人適用),管制、拘役均為主刑;(2)選項BC:主刑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3)選項DE:附加刑(包括“驅逐出境”)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1】根據《企業破產法》及相關規定,破產管理人確定模式是( )。
A.由債權人委員會確定
B.由債權人會議選任
C.由債務人選任
D.由法院指定
【答案】D
【解析】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應當同時指定管理人。
【12】債權人甲于2018年3月11日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乙公司破產的申請,法院于3月27日裁定受理破產申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乙公司于3月30日對丙公司債權的清償無效
B.工商部門于2月7日對乙公司財產實施的查封措施應予解除
C.丁公司對乙公司提出的個別清償訴訟尚未終結,現在應予中止
D.3月27日之后,有關乙公司的民事訴訟,所有法院不再受理
【答案】D
【解析】選項A:破產申請受理后,債務人個別清償行為無效,所以選項A正確。選項B:破產申請受理后,針對債務人的保全措施都要解除,所以選項B正確。選項C:破產申請受理前,債權人就債務人財產提起的個別清償訴訟,破產申請時案件尚未審結的,應當中止。選項D:破產申請受理后,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應當由受理破產案件的法院受理,所以選項D錯誤。
【13】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后,下列有關各方的做法中,符合法律要求的是( )。
A.債務人的債務人向債務人清償債務
B.債務人指定破產管理人
C.對管理人決定繼續履行的合同,對方當事人要求債務人提供擔保
D.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雙方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管理人決定解除
【答案】D
【解析】(1)選項A: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2)選項B:“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應當同時指定管理人。(3)選項CD: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管理人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管理人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應當履行;但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人”提供擔保,管理人不提供擔保的,視為解除合同。
【14】根據企業破產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人員中,不得擔任債務人公司管理人的有( )。
A.甲曾擔任債務人公司的獨立董事至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2年前卸任
B.乙的父親是債務人公司的控股股東
C.丙因個人原因負債數額巨大,但與債務人公司無關
D.丁最近3年來一直為債務人公司作外部審計工作,熟悉該企業情況
E.戊于5年前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
【答案】ABDE
【解析】(1)選項A:卸任未逾3年,不得擔任債務人公司的管理人;(2)選項B:是債務人控股股東的直系血親,不得擔任債務人公司的管理人;(3)選項C:與債務人、債權人有未了結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得擔任債務人公司的管理人,而丙是因個人原因負債;(4)選項D:丁最近3年一直為債務人提供相對固定的中介服務,不得擔任債務人公司的管理人。(5)選項E: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曾被吊銷相關專業執業證書的,不得擔任管理人。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