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只有Ⅱ)
Ⅰ.不正確。結論Ⅰ無效。銷售額與利潤很少線性相關,比如說,銷售額下降10%會使利潤減少50%。
Ⅱ.正確。如果A部門能夠生產出使用了原材料X的產品,就可能會將這些產品銷出。
Ⅲ.不正確。審計師的陳述中沒有指出A部門通常銷售掉它所生產的全部產品。
2.答案:b
a. 不正確。這種比較不能對薪金處理控制的恰當性進行測試。
b. 正確。這種測試的目標將會評估當前的業績水平,并能提出改進建議。
c. 不正確。將人員配備水平與行業標準比較,不能測試職員聘用上的內部控制的恰當性。
d. 不正確。審計師在實施合規性測試時將更為關注對政策的遵循情況。
3.答案:d
a. 不正確。盡管這些統計數據可能不如其他所選擇的數據集相關,但這些數據是由獨立的情報來源處編輯和公布的,因而可能更為有效。
b. 不正確。這些數據的金額數量是客觀和有效的,它們代表了組織的實際情況。
c. 不正確。這些金額數量可能包括現金銷售和賒銷,并且現金銷售會減少這些數據對于模型的相關性。但是,這組數據的金額數量也表示組織的實情情況,因而高度有效。
d. 正確。意見性證據不如實際的證據那樣有效。此外,證據的來源可能存有偏差,這都應在內部審計師評價這種數據的有效性時予以考慮。
4.答案:c
a. 不正確。相同數目的產品沒有必要一定會在兩個倉庫中都有。
b. 不正確。除一個倉庫外,其余所有倉庫的產品數量都可能少于250。
c. 正確。以最小值來算,如果79個倉庫的產品數目是100,另一個是500,則倉庫的產品數是8400。
d. 不正確。無法從以上信息中計算出倉庫中產品數目的平均數。
5.答案:d
a. 不正確。與行業標準比較不能測試出內部報告的準確性。
b. 不正確。與行業標準比較不能測試出用于存貨安全防護而設計的控制。
c. 不正確。與行業標準比較不能測試對政策的遵循情況。
d. 正確。這種分析性程序指出了子公司存貨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6.答案:b
a. 不正確。這將產生相反的結果。
b. 正確。有了寬松的信貸政策,客戶可能會延長付款時間(如365/4.3與365/7.3相比)。
c. 不正確。這將產生相反的結果。
d. 不正確。由于現金銷售不受影響,所以與應收賬款下降不相關。
7.答案:c
a. 不正確。董事會批準的賒銷交易標準是可接受的。
b. 不正確。現金銷售確保了收款,故實際上它不屬于賒銷。
c. 正確。銷售部門人員不能充分獨立的實施對客戶的信用評價。
d. 不正確。信用部門對賒銷訂單的批準將是恰當的。
8.答案:d(Ⅰ,Ⅱ和Ⅲ)
Ⅰ.正確。這是對貢獻毛利增加的可能解釋。
Ⅱ.正確。這是對貢獻毛利增加的可能解釋。
Ⅲ.正確。這是對貢獻毛利增加的可能解釋。
9.答案:a
a. 正確。函證可用于證實存貨的實物存在,過時的存貨代表的是價值問題,而非實物的存在問題。
b. 不正確。瀏覽是指出諸如陳舊存貨不予使用這類異常關系的極佳方法。
c. 不正確。為確定當前存貨的持有價值,對已經識別的過時存貨的價值重新計算是有必要的。
d. 不正確。分析性復核為過時產品部分數量的識別提供了一種方法。
10.答案:c
a. 不正確。已更換的水表實際數要小于目標數,故目標未實現。
b. 不正確。由于實際更換數沒有達到目標數,故顯然沒有采取糾正活動。
c. 正確。目標沒有實現,所以需要糾正活動。根據實務公告2100-1.1,內部審計師應參與評價和改進控制的有效性。確定是否與操作標準有偏差,要經識別、分析,并與負有糾正活動職責的部門溝通。這是實現內部審計師職能的一種方式。
d. 不正確。根據上述信息無法推出這個結論。
11.答案:a
a. 正確。由于同樣數目的有問題水表已經修理,已確立的目標會得以實現。實施標準2120.A3指出,內部審計師應審核操作和程序,查明有關結果與已設立的目的、目標符合程度,以確定操作和程序是否按事前的設想進行。
b. 不正確。沒有偏離目標。
c. 不正確。由于實現操作標準是沒有問題的,并且操作標準不應比有問題的水表所報告的情況更高,所以不用更改操作標準。
d. 不正確。根據上述信息,無法對人員配備作出評價。
12.答案:b
a. 不正確。未用水表的實際數要高于目標。因此,目標沒有實現。
b. 正確。實務公告2310-1.3指出,分析性的審計程序有助于內部審計師識別可能需要隨后的約定業務程序的情形。由于3月符合標準,所以2月的偏離有可能已得到糾正,為此進一步的審計工作是沒有正當理由的。
c. 不正確。2月的偏離情況顯然已得到糾正。
d. 不正確。沒有證據表明操作標準不恰當。
13.答案:d
a. 不正確。為制定當前的保險政策一覽表,而瀏覽日記賬記錄是不切實際的。因而,某些前期支付的保費結轉到本期和可能的以后各期,而本期支付的保費可能延伸到以后各期。
b. 不正確。由管理當局批準的章程在范圍上是廣泛和通用的,但不詳細也不程序化。規劃詳細進度表應由保險人員來制定。
c. 不正確。當前年度預提保險費用預算只是個計劃,它有可能實現,也可能實現不了,或完全達到了保險人員的所需的最佳數。因此,以前年度支付的保費可能結轉到了本期。
d. 正確。包含保險政策的文件是有關保險類別、期限、保險費以及可能的限制性的保證的信息來源。
14.答案:a
a. 正確。不了解有關的合規性操作指南,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結論。
b. 不正確。在我們知道本年度聘用人員總數之前,本期聘用少數民族員工的事實與此不相關。
c. 不正確。肯定行動政策可被清楚地審計。
d. 不正確。對實際的公司政策不了解,就得不出上述結論。
15.答案:a
a. 正確。將成本數據與當期市場報價對比,可以提供可變現證券估價的較為可靠的測試。
b. 不正確。函證程序不能提供可變現證券估價的證據。
c. 不正確。計算可變現證券投資的現值不適于用權益法。
d. 不正確。通常不對不變現證券投資的溢價或折價進行攤銷,僅對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債券和其他債務人投資進行攤銷。
16.答案:a
a. 正確。10年之后,需要對這個方案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如果內部審計師評估了不完整數據的影響,并否認了數據的可靠性,則審計師就要提供一些有關數據解釋的有效性評估說明,以免誤導讀者。
b. 不正確。組織已聲明這個數據是不完整的,這個步驟是多余的。
c. 不正確。很多時候,審計師需要用到不完整的數據。一個已持續了10年方案是需用評估的,只要審計師評估了不完整數據的影響,并在報告中清楚地否認了數據的可靠性,這個分析將可能證明是有用的,且不會出現誤導。
d. 不正確。見答案“c”。
17.答案:c
a. 不正確。有關應收賬款的有效性方面,肯定性的函證是有效的審計程序;但對于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方面則不是。
b. 不正確。有關應收賬款的有效性方面,否定性的函證是有效的審計程序;但對于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方面則不是。
c. 正確。應收賬款賬齡明細表是審計師可以利用的最佳的證據,它反映應收賬款有多久未償還,并正確地記下過期的應收賬款。這是審計師在利用了其他審計程序,如與管理當局討論及審核了函證回復后,可使用的主要文件記錄。
d. 不正確。發運單能證實材料的最初發運情況,但不能證實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
18.答案:b
a. 不正確。沒有關注現金記錄程序。
b. 正確。對現金核算的內部控制不恰當,由于有關職責沒有適當分離。
c. 不正確。證據顯示,對現金賬戶的調節是及時的,當不恰當。
d. 不正確。沒有關注現金的實物安全。
19.答案:d
a. 不正確。集體思考和合作有可能使委員會對最終選擇作出妥協。
b. 不正確。委員會的決定更有可能被接受,由于它反映了理解決策原理的人員的參與和投入。
c. 不正確。委員會往往抑制創造性思維,并指責持不同意見的人員。
d. 正確。沒有哪位執行官對決策負有責任。
20.答案:a
a. 正確。保險類型及數額應由定期評估支持。
b. 不正確。確定保險額不是董事會的職責。
c. 不正確。消費者價格指數通常不能為固定資產提供恰當的調節因素。
d. 不正確。賬面價值不能反映資產的重置價值或真實價值。
21.答案:b
a. 不正確。實物證據通過所觀察的人、資產或事件來取得。
b. 正確。證明證據通過信件或陳述來回應詢問或座談。
c. 不正確。文書證據包括從約定業務客戶(外部的)處收到的信件以及產生于客戶組織內的憑證。
d. 不正確。分析性證據來源于分析與證實。
22.答案:c
a. 不正確。僅將發票與支付憑證相核對不能確保某項支付或應付款項與每項有效的發票相對應,僅將支付憑證與發票相核對也不能確保發票與每項支付憑證或應付款項相對應。
b. 不正確。僅將發票與應付款項相核對不能確保某次支付或應付款項與每張有效的發票相對應;僅將應付款項與發票相核對也不能確保發票與某項支付憑證或應付款項相對應。
c. 正確。將發票與支付憑證和應付款項相互核對可以確保發票與支付憑證或應付款項相對應。
d. 不正確。僅將發票與支付憑證相核對不能確保支付憑證或應付款項與每張有效的發票相對應。
23.答案:b
a. 不正確。該信息沒有提供有關銀行對賬單與公司賬戶相調節的證據。
b. 正確。所有已支付發票構成了從銀行賬戶支付的憑證的總體。如果支付憑證得到適當的批準及記錄,審計師(通過推斷)能得出發票已經適當批準和記錄的結論。一份經適當批準及記錄的發票能夠支持適當的經批準及記錄的支付。
c. 不正確。樣本來自于支付憑證,而非所有已收到的發票。本年度已收到的、但從未支付的發票在這次測試中不能被查出。
d. 不正確。見答案“b”和“c”。
24.答案:d
a. 不正確。訂購原材料(采購訂單)及驗收原材料(驗收報告)的證據對于證實采購交易的有效性而言是必要的。
b. 不正確。需要驗收證據以證實采購的有效性。
c. 不正確。最佳價格(競價單)的證據是需要的。
d. 正確。這里引用了原材料的采購訂單、有效的驗收報告以及最佳價格(競價單)。
25.答案:a
a. 正確。有法律效力的證據是可靠的證據,其最佳取得途徑要運用恰當的審計技術。
b. 不正確。這是實物證據的定義。實物證據不一定完全是有法律效力的;事實上,證據的勝任質量更多的與書面證據相聯系。
c. 不正確。這是佐證證據的定義。盡管佐證證據可能是有法律效力的,但許多有法律效力的證據是主要的,要優于補充證據。
d. 不正確。這是環境證據的定義。環境證據不一定是有法律效力的證據。
26.答案:b
a. 不正確。這是個很好的實踐,它確保了與供應商的準確溝通。
b. 正確。驗收報告應直接送交應付賬款部門,以實現適當的職責分離。
c. 不正確。如果由另一個部門的人員簽發,就不存在控制的薄弱環節。
d. 不正確。單獨保存上述記錄就不會構成對內部控制恰當性的威脅。
27.答案:c
a. 不正確。發票構成賬單。因此,對于實現這個目標而言,這是個錯誤的測試方向。
b. 不正確。應收賬款是根據賬單確立的。
c. 正確。這將使所有已記錄的發運單與相關的賬單核對。
d. 不正確。來自客戶的現金收據可以追溯到發運單,但對于實現這個目標而言,這是個錯誤的測試方向。
28.答案:a
a. 正確。來自于客戶的函證回函是證實應收賬款存在性的最可靠證據。
b. 不正確。由于銷售發票不是由公司外部產生的,且沒有考慮到隨后的支付,故不是特別的可靠。
c. 不正確。這不是應收賬款的證據。
d. 不正確。這沒有函證回函可靠,并且它不能證實應收賬款的持續存在。
29.答案:c
a. 不正確。技術說明書由機構制定,且不包含備選方案。
b. 不正確。經濟性和效率能衡量過去的生產,但不能衡量未來的政策。
c. 正確。計算機模擬的最恰當使用是測試采購職能的變化,這是一種“如果怎樣,將會怎樣”的評價。
d. 不正確。計算機程序的質量是主觀的,不容易被量化為模型。
30.答案:c
a. 不正確。分析與“為什么”的目標直接相關。
b. 不正確。評價涉及衡量已收集的事物。
c. 正確。證實是確定已往所提供信息有效性的程序。
d. 不正確。觀察是實物探查過程。
31.答案:b
a. 不正確。實際薪金支付不能與已報告的工作小時作對比。
b. 正確。如果持時間卡員工的記錄存在,雇員的真實性是合理的推斷。
c. 不正確。薪金支付率一股不在時間卡上顯示。
d. 不正確。薪金支付記錄沒有測試到,僅是審核了時間卡。
32.答案:d
a. 不正確。虛假銷售有可能是答案,由于它們將產生附加的不可收回應收賬款,而這不必在壞賬準備中反映。
b. 不正確。無效的賒銷和收款程序有可能是答案,由于它們使不可收回應收賬款增加,而這不必在壞賬準備中反映。
c. 不正確。低估壞賬準備有可能是答案,由于它使應收賬款凈額被高估,且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
d. 正確。高估賒銷返還不可能是答案,由于它們低估(不是高估)了應收賬款。這將使應收賬款凈額占總資產的比例特別低(不是更高)。
33.答案:a
a. 正確。只有諸如新員工之類的情況才會產生薪資單的變動。
b. 不正確。這由計算機計算,它不是變動,不會在變動清單上。
c. 不正確。這個數據應來自于時間報告系統(時間卡或時間表)。它不是薪資變動。
d. 不正確。這不適用于薪資變動清單。
34.答案:a
a. 正確。如果是臨時員工對差錯負有責任,公司相應的損失風險就會很低。由于臨時員工一旦離開采購部門,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這只是個孤立的事件。然而,差錯仍應向管理當局報告。
b. 不正確。如果不需要員工咨詢已批準的價格清單,公司會承擔高價購買的風險。
c. 不正確。即便公司經常從這個供應商處購買,這也不能保證價格是合理的,除非采購訂單與已批準價格清單相比較。
d. 不正確。經理在批準采購訂單之前應將之與已批準的價格清單比較,否則,采購價格可能會超出已批準價格。
35.答案:d
a. 不正確。這與證據的任何特征沒有特定的關系。
b. 不正確。這是證據完整性的一個特征。
c. 不正確。這是證據相關性的一個特征。
d. 正確。這是證據充分性的一個特征。
36.答案:b
a. 不正確。見答案“b”。
b. 正確。理性決策程序包括:
·認識現實與期望值之間的差距(“c”)
·明確問題(見題干)
·評價與特定決策相關的可接受的風險水平(正確,見“b”)
·尋找和評價解決問題的方案(“a”)
·選擇解決方案
·實施解決方案并測評結果
c. 不正確。見答案“b”。
d. 正確。見答案“b”。
37.答案:b
a. 不正確。不恰當的遴選程序會致使選擇一個內部控制薄弱、發送錯誤數量貨物的供應商,然而,驗收部門在清單運送貨物時應指明數量上的差異。
b. 正確。這可能鼓勵驗收部門不清點運送的貨物,驗收報告上很少有與實際驗收數相同的數字。
c. 不正確。驗收部門在不清點運送貨物數量時也可檢查貨物的質量。
d. 不正確。這不會產生數量上的不同。運單上的貨物數量仍應與驗收報告一致。
38.答案:b
a. 不正確。控制薄弱環節對本期采購的所有存貨是有影響的,而不僅僅是存貨年末余額。
b. 正確。控制薄弱環節影響了在此期間采購的所有存貨。
c. 不正確。有關存貨接收的控制薄弱環節將預計不會影響其他資產。
d. 不正確。有關存貨接收的控制薄弱環節將預計不會影響所有運營成本。
39.答案:b
a. 不正確。重新計算法將不可能得到很多的應用。
b. 正確。書面證據的有效性取決于內部控制系統。
c. 不正確。外部產生的書面證據,很少會被第三方更換。
d. 不正確。這就是在多數情況下,函證回函送交內部審計職能的原因。
40.答案:b
a. 不正確。僅有這個因素不表示重要性,由于差錯沒有與其他項目比較。由于差錯不可能再次發生,這個因素也表示很低的相關風險。它顯然是隨機差錯。
b. 正確。重要性是以相比于其他項目(如凈收益)的差錯的重要性為基礎判斷的。
c. 不正確。僅有這個因素不表示重要性,但它表明了很高的相關風險。因此,審計師可以擴大對交易的審計程序,即便所判斷的差錯是不重要的。
d. 不正確。僅有這個因素也不表示重要性。然而,交易可能涉及到大量的相關風險。如果是這樣,應擴大審計程序,即便與其他項目相比,差錯是不重要的。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