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0/6/3 0: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公文改錯
(請將下列公文中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每題1分,共10分)
1.信訪人或者不得捏造事實、歪曲事實,或者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2.我們應該努力地完成一切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
3.經過教學改革,教師們普遍的教學積極性提高了。
4.一個青年,如果確立了遠大的理想,你就會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5.由于廣大絲綢工人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我國絲綢的出口深受各國顧客的歡迎。
6.不管當時條件極為不利,他們還是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7.小劉重視并下決心解決自己的錯誤和缺點。
8.只要你個人的不斷努力,你會在你的部門擔負起重任。
9.我們如實向組織上反映情況是我們的責任。
10.他基本上完全克服了不良的習慣。
簡答題
1.簡述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相互關系。
2.列舉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
3.行政決策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案例分析題
1.甲發現一頭牛在自家田里吃麥苗,便將此牛牽回進行喂養,過了10天,乙發現自家走失的牛在甲家牛圈,向甲要牛。甲讓乙將牛牽回,但提出了一些要求,雙方為此發生糾紛。
請問:甲可以提出什么要求?乙是否應該滿足甲的要求?為什么?
2.林某和田某是某廠工人。一天晚上,林某與田某在廠區一飯館喝酒。其間,林某與田某因一件小事爭吵起來。田某打了林某幾拳,林某也打了田某幾拳。后被群眾拉開。廠領導為防止他們再打架,將林、田二人分別叫到辦公室談話。田某在隨廠領導去廠辦公室途中昏倒,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鑒定查明:死者外表有三處表皮輕傷,心臟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臟功能減弱。根據醫學理論此種病癥在特定情況下,即可導致心臟功能紊亂,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
問:林某的行為是故意傷害致死還是意外事件?說明理由。
論述題
試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并結合我國的實際,評析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
來源:中大網校 _ 公務員責編:zlj 【糾錯】
公文改錯 1.信訪人不得歪曲事實、捏造事實,也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2.我們應該努力地完成人民交給我們的一切任務。
3.經過教學改革,教師們的教學積極性普遍提高了。
4.一個青年,如果確立了遠大的理想,就會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5.由于廣大絲綢工人努力提高質量,使得我國出口的絲綢深受各國顧客的歡迎。
6.盡管當時條件極為不利,他們仍然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7.小劉重視并下決心糾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
8.只要你個人不斷努力,你會在你的部門擔負起重任。
9.我們如實向組織上反映情況,這是我們的責任。
10.他完全克服了不良的習慣。或:他基本上克服了不良的習慣。
簡答題
1.答: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因為,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制定的依據。社會主義民主決定了社會主義法制的性質和內容。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源泉。法制的發展取決于民主的發展程度。民主越發展,人民群眾的責任感越強,法制就越能得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確認和保障。
(1)社會主義法制規定了民主權利的范圍,為人民行使民主權利指明了方向。
(2)社會主義法制規定和體現了對民主權利的行使和制約,為人民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提供了保證。
(3)社會主義法制規定了實現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為人民行使各項民主權利提供了有效措施。
(4)社 會主義法制規定了對破壞民主權利行為的制裁措施,為捍衛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強大武器。
2.答:(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
(2)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3)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4) 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5)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
3.答:行政決策的基本程序是:調查研究,發現問題;科學預測,確定目標;科學設計,擬定方案;綜合評價,選擇方案;實施檢驗,調整完善。
案例分析題
1.答:甲可以要求乙支付麥苗損失費、飼料費和誤工損失費。乙應該滿足甲的要求。《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甲乙之間構成無因管理之債,乙應當承擔甲的損失的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2條規定:“管理人或服務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償付的必要費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務活動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以及在該活動中的實際損失。”可見,甲的要求完全是合法的,乙應滿足甲的要求。
2.該事件是意外事件。田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臟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臟功能減弱”,而不是被林某打了幾拳。主觀方面,林某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可能預見自己打田某幾拳就能將其打死,林某對田某的死亡結果不具有故意或過失,田某的死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刑法規定,不是出于故意或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構成犯罪。因此林某不是故意傷害。
論述題 答: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物質文明屬于社會存在的范疇,精神文明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因此,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建設中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求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在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要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沒有社會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進步,物質文明建設就沒有動力,經濟發展目標就難以實現,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去追求一時的經濟發展。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戰略性方針,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環境,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證。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來源:中大網校 _ 公務員責編:zlj 【糾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