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電廠的發電機組集控室設置有IG541氣體滅火系統,該系統為組合分配系統,保護的防護區數量為3個,三個防護區的面積分別為350m2,480m2,820m2,建筑層高為4.5m。
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均不低于0.50h,能夠承受內壓為2600Pa,吊頂的耐火極限為0.15h,各防護區內開設有固定式泄壓口。系統的儲存裝置設置在專用的儲存容器間內,儲存容器間與集控室貼鄰設置。儲存容器間共設置有6個滅火劑儲瓶,考慮到電廠距離城市相對較遠,儲存裝置在72h內不能重新充裝恢復工作,儲存容器間內還設置有3個備用滅火劑儲瓶,備用儲瓶也與管網連接。滅火劑儲瓶置于儲瓶架上,采用稱重法監視滅火劑充裝量的變化。
電廠委托某有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該場所氣體滅火系統進行了年度檢測,檢測前,制定了詳細的檢測方案。方案部分內容如下:
1)系統設定在自動控制狀態,拆開防護區啟動鋼瓶的啟動信號線,并與萬用表連接。觸發該防護區的緊急啟動按鈕并用秒表開始計時,測量延時啟動時間。
2)先后觸發防護區內兩個火災探測器,查看氣體滅火控制器的顯示。在達到規定的延時啟動時間后查看萬用表的顯示及相關聯動設備的動作情況。
3)選取一個防護區內的1個滅火劑儲瓶進行模擬噴氣試驗。
在現場檢測過程中,按下一個防護區的緊急啟動按鈕后,30s后萬用表顯示有DC24V電壓輸出。模擬火災使防護區內兩只火災探測器先后報警,相關報警設備動作正常,之后按下緊急停止按鈕,30s后萬用表顯示有DC24V電壓輸出。
為進一步測試極端情況下系統的可靠性,應電廠要求,消防技術服務機構采用機械應急操作方式(未使用啟動氣瓶)對另一個防火區進行了模擬噴氣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結果符合規范各項規定。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氣體滅火系統在設計時存在的問題,并說明理由。
2.指出該系統監視滅火劑充裝量變化的方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3.指出在檢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說明理由。
4.簡述采用案例所述機械應急操作方式啟動系統的做法。
1.存在的問題及理由:
1)存在的問題:一個防護區的面積,體積均超過了規范允許的最大值。
理由:采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800m2,一個防護區容積不宜大于3600m3。
2)存在的問題:防護區吊頇的耐火極限為0.15h,不符合規范要求。
理由:防護區吊頂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
3)存在的問題:滅火劑儲瓶備用量不足,不符合規范要求。
理由:備用量應為系統原儲存量的100%,即備用滅火劑儲瓶不應少于6個。
2.不正確。
理由:IG541在氣瓶內是氣態存儲,滅火劑泄漏反映為氣瓶壓力下降,使用壓力表監測氣壓變化更靈敏準確。
3.存在的問題:在延遲時間內觸發緊急停止按鈕后,不能阻斷系統發出啟動指令。
理由:在延遲時間內觸發緊急停止按鈕后,應能終止系統發出啟動指令。
4.具體做法:
1)打開對應防護區的選擇閥機械應急操作裝置。
2)打開對應防護區的滅火劑瓶組機械應急操作裝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