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某鄉總面積為179km2,其中林地面積為113km2,總人口為13866人,轄8個村民委員會,84個自然屯,119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仫佬、水等民族,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46.3%,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0%。該鄉有豐富的竹木資源,當地群眾依地取材,以木質結構住房為主,按風俗群居建寨,依山建房,沿坡群居,一個村寨一個群落。村寨規模大小不等,小則為十幾戶,大則上百戶,且村寨之間距離很近。由于住房建造密集,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的慘劇。請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下列問題:請對該鄉消防安全做評估分析。
解析
(1)該鄉房屋大多是瓦木、磚木結構,耐火等級普遍為三至四級,加上村民習慣把生產、生活資料及農副產品存放在房屋內,大量的柴火、雜物堆放在墻根,增大了火災荷載。
(2)村寨房屋布局密集,無防火分隔。戶與戶之間屋檐緊緊相連,無防火間距,火災容易蔓延。
(3)村民防火意識薄弱,用火隨意性大。民族村寨存在大量使用明火的情況,生活用火主要是柴灶,以明火取暖。火堂、廚房里基本上不設有煙囪,爐灶旁還時常堆放有柴火,稍有不慎便引發火災。
(4)村寨用電線路直接敷設在房屋木結構上。隨著村寨家庭電器的逐年增多,出現私自亂接電線、電器、違反操作規程的情況致使原有電氣線路長時間超負荷運行,從而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
(5)許多村寨都建在半山腰和山頂,遠離水源,人畜飲水困難,保證消防水源更難;滅火器材普遍缺乏,也比較簡陋,難以組織有效自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通的山區,外部救援力量難以迅速趕到,錯過了控制初期火災的最佳時機,容易致使火災大面積蔓延。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