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初級資格考試《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科目的備考,第一部分經濟金融基礎的考查點主要為經濟基礎知識、金融基礎知識、金融市場知識和銀行體系,其中,金融基礎知識的考查點為:
一、貨幣的本質
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貨幣在與商品交換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二、貨幣供給與需求的影響因素
主要影響因素為:
經濟主體(居民、企業等)的收入水平;
利率水平;
社會商品可供量、物價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信用制度發達程度;
匯率和公眾的預期和偏好。
三、通貨膨脹及通貨緊縮的基本內容
1、通貨膨脹指的是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超過需要量,引起紙幣貶值、物價持續上漲的經濟現象。通貨膨脹的主要標準為物價總水平上漲,出現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為:市場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生產成本的提高、貨幣工資的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壟斷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利潤等。
2、通貨緊縮指的是經濟中貨幣供應量少于客觀需要量,社會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導致單位貨幣升值、價格水平普遍和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出現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為:貨幣供給減少、有效需求不足、供需結構不合理、國際市場的沖擊等。
四、貨幣政策主要內容
1、內容: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經濟目標而采用的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信用及利率等方針和措施的總稱,是國家調節和控制宏觀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
2、目標: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包括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作為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重要組成部分的貨幣政策,其最終目標也是這四大目標。
3、原理: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標的變動,操作目標的變動又通過一定的途徑傳導到整個金融體系,引起中介目標的變化,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五、利息及利率的內容
1、利息指的是在信用關系中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報酬,也就是資金的價格。從本質上看,利息是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利息反映所處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系,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間的比率。
2、利率的主要種類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貸款基礎利率等。
六、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貸款、存款利率管制都已經取消,金融機構都有了利率的自主定價權。金融市場的融資活動中,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信托及租賃融資等非貸款類融資業務實現了定價市場化,利率體系中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債券利率、貼現利率、貸款利率、存款利率等都已經實現了由市場主體自主定價,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
七、外匯及匯率的基本內容
外匯指的是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做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匯率是指兩種貨幣的折算比率,是以一國貨幣來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的主要種類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2020銀行從業
[無憂通關班]
3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重學保障高端服務
2020銀行從業
[金題通關班]
3大模塊 高性價比 大數據題庫高端服務
2020銀行從業
[金題強化班]
2大模塊 入門+強化 重點強化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