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映現象的內部結構
統計往往對總體按某一標志進行分組,并計算總體內各組成部分占全體的比重,以說明各個組成部分在總體中的分布狀況,反映現象的內部結構和結構變化,從而揭示現象的性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
例如,表3-3所列是我國人口就業結構的變化情況,能基本說明我國三次產業人口就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如果將這一結構與其他
國家相比較,還可以顯示我國勞動力的就業特點。
表3-3 我國人口就業結構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摘要》,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三)、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
社會經濟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現象之間存在廣泛的聯系和制約關系,一種現象的變化常是另一種現象變化的原因或結果。通過統計分組,可以揭示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例如,施肥量與農作物產量之間、工人勞動生產率和產品成本之間、商品銷售額與流通費用率之間,這些方面的依存關系,都可以利用分組法說明影響因素對結果因素的作用程度。表3-4列示的即為某地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與施肥量的關系。
表3-4 施肥量與農作物產量關系資料單位:公斤/公頃
表3-4中按化肥施用量分組,再計算各組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可以反映糧食產量與化肥施用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隨著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單位面積糧食產量也隨之增加。
統計分組是一切統計研究的基礎,應用于統計工作的全過程,是統計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三、分組標志的選擇
分組標志,即將同質總體區分為不同組的標準或依據。分組標志一旦選定,就必然突出了總體在該標志下的性質差別,而掩蓋了總體在其他標志下的不同。即對同一總體按不同標志進行分組會得到不同的分組結果甚至相反的結論。分組標志選擇不當,不但無法顯示現象的根本特征,甚至會混淆事物的性質,歪曲社會經濟的真實情況。因此,分組標志的選擇是統計分組的核心問題。為了達到統計分組的目的,在進行統計分組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選擇分組標志
正確選擇分組標志是統計分組的關鍵。分組標志的選擇是統計分組的核心。分組標志選擇得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分組的科學性。如要研究總體哪一方面的特征,就應該選擇反映該特征的標志作為分組標志。統計總體中的個體有許多標志,選擇什么標志作為分組標志,要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來確定。例如,要了解某單位職工的學歷狀況,就應選擇“文化程度”為分組標志;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以“成績”為分組標志,而不能用“性別”、“年齡”、“收入”為分組標志,因為這些內容與要了解的內容無關。
因此,根據研究目的,正確選擇分組標志是保證統計分組具有科學性的關鍵,是保證統計研究獲得正確結論的前提。
(二)、要選擇最能夠反映現象本質的標志作為分組標志。
明確了統計研究的目的,還不等于能夠選擇好分組標志。因為說明同一問題可能有若干個相關標志,在進行分組時,應選擇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標志。
例如,研究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狀況,而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標志有:家庭人口數、就業人口數、每一就業者負擔人數(含本人)、家庭年收人、平均每人年收人等。其中最能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狀況的標志是“平均每人年收入”,所以應選擇這一標志作為分組標志。
請思考:反映企業規模的標志有許多,如企業職工人數、企業固定資產和生產能力等,請問誰是劃分企業規模大小的最具有本質特征的標志?
(三)、要考慮現象所處的歷史條件和經濟狀況以及標志內涵的變化來選擇分組標志。
社會經濟現象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其標志的內涵也會發生變化。同一分組,在過去適用,現在就不一定適用;在這一場合適用,在另一場合就不一定適用。
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按所有制形式分組一般是分為四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和其他企業。而現在按企業登記注冊類型可分為:(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股份合作制企業;(4)聯營企業;(5)有限責任公司;(6)股份有限公司;(7)私營企業;(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9)外商投資企業;(10)個體企業等類型。又如,對最低生活水平的確定,就不能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標準,而應根據目前的生活水平狀況制定標準,然后再進行分組。此外,行業的劃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結合研究對象所處的歷史條件、經濟條件選擇分組標志,這樣可以保證分組標志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適用性。
請思考:所有的標志都有可能成為分組標志嗎?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統計師
[協議護航-退費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統計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支持
統計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