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作為國際共識,可持續消費意為綠色、適度、公平的消費,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當前,我國需要盡快從頂層設計到普通消費者的各個層面補上可持續消費這一課。大多數人對于可持續消費的概念比較陌生,但對更為通俗的綠色消費則比較熟悉。盡管理念存在差距.但多數人對于消費行為應負有的社會責任均持認同態度。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每個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盲從、不攀比,從實際行動做起。”中國民俗學會理事田兆元表示,當前,我們需要提倡和引導消費者形成樸素的消費觀。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上形成了一股奢侈浪費之風。以吃飯來說,據報道,我國餐飲業一年浪費兩億多人口糧,可謂觸目驚心。北京有幾個著名的高檔吃飯場所,人均“最低消費”少則1000元。這樣的“最低消費”,完全背離了價值規律和人的需要。為什么把標準定得那么高?商家說,貴在環境、貴在食材、貴在服務。因為請客者和被請客者都以吃飯價格來攀比,仿佛不花錢多一些、不吃貴一些,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自己也“沒面子”。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倡綠色消費的社會風尚,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國務院2013年8月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也著重指出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但在立法、長期發展框架等頂層設計層面,我國對可持續消費的制度安排還存在較大空白。
如果市場調節無法發揮作用,則需要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調節。仍以過度包裝為例,什么是過度包裝,是否需要根據商品自身價值和包裝價值的比例確定一個標準,有了標準之后,政府職能部門才能依法行政。在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行政部門不應該隨意介入市場行為。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當前我國正在以擴大內需為重心拉動經濟增長,建立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新機制已成當務之急,以此引導新一輪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當前政策層面較多強調生產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對可持續消費重視不足,明顯存在“短腿”。
據報道,四川省南充市政府辦公室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投放50輛自行車供市政府1號辦公樓職工外出辦事.投入使用3個月來,每天至少為市政府1號樓節約公車出行燃油費支出400元。這也是政府機關在節能降耗方面做得好的一個成功范例。
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曾多年呼吁盡快出臺《綠色消費促進法》。他表示,盡管綠色消費在我國日益受到重視,但尚缺少明確的法律法規予以促進和約束,使得消費環節無法可依,進而引發很多不當的消費行為.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在普通消費者層面.可持續消費的理念啟蒙、行動指引還遠遠不夠。中國消費者協會2014年初發布了《中國消費者可持續消費指引》,倡導消費者樹立科學消費理念,摒棄不良消費行為,積極踐行綠色消費,主動實施責任消費,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少拿勤取不浪費”“浪費猶如河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這些號召節約的15號雖然一直都在一些事業單位員工食堂很顯眼的位置,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浪費,有些飯菜幾乎沒有動過就直接被倒進了垃圾桶內。餐廳里經常有類似“浪費××克,罰款××元”的牌子,但是從來沒有人被罰款過,只是嚇唬人用。
可持續消費,不僅事關一個國家在生態文明、經濟發展等物質層面的重大抉擇,也關乎我們每個人對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等精神層面的嚴肅選擇。公正生活、簡樸生活和低碳生活,無疑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可持續消費是題中應有之義。
申論要求
一、根據“給定材料2~3”,概括我國青年人的消費特點。(10分)
要求:概括準確,表述簡明,不超過200字。
二、根據“給定材料5~7”,分析消費行為被扭曲的原因。(25分)
要求:理解全面,語言精練,不超過300字。
三、中秋節臨近,某地方報紙根據“給定材料8”的內容做了一版關于“月餅行情”的專欄,請你以“遠離‘天價’和諧中秋”為題,為這個專欄寫一篇短評。(25分)
要求:簡明深刻,緊扣材料,重點突出,語言流暢,條理清晰,不超過500字。
四、德國著名的人道主義倫理學家弗洛姆說:“在工業化的國家里,人本身越來越成為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物品不是用來為人服務,相反,人卻成了物品的奴仆。”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材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f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