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公司2009年至2011年有關長期股權投資的業務如下:
(1)2009年1月1日,A公司以銀行存款1 200萬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權,A公司采用權益法核算該項長期股權投資。
2009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5 000萬元。取得投資時B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均相等。
(2)2009年4月3日,A公司銷售給B公司一批甲商品,該批商品成本為400萬元,售價為600萬元,截止2009年末,B公司將該批商品的30%出售給外部第三方。
(3)2009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440萬元。
(4)2010年5月3日,B公司銷售給A公司一批乙商品,該批商品成本為500萬元,售價為800萬元,截止2010年末,A公司購入的該批乙商品均未對外出售。B公司2009年從A公司購入的甲商品剩余部分在2010年未對外出售。
(5)2010年B公司發生虧損200萬元。當年B公司持有的一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200萬元。
(6)截止2011年末,B公司2009年從A公司購入的甲商品剩余部分已全部出售給外部第三方;A公司2010年自B公司購入的乙商品已全部出售給外部第三方。
(7)2011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250萬元。
(8)2012年1月1日,A公司將其擁有的股權出售,取得價款2000萬元,發生處置費用3萬元。
要求:編制A公司上述有關投資業務的會計分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
2、正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大公司)有關資產的資料如下:
(1)正大公司有一條生產電子產品的生產線,由A、B、C三項設備構成,初始成本分別為40萬元,60萬元和100萬元。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至2×10年年末該生產線已使用5年。三項設備均無法單獨產生現金流量,但整條生產線構成完整的產銷單位,可以獨立產生現金流量。
(2)2×10年該生產線所生產的電子產品有替代產品上市,到年底導致公司生產的電子產品銷路銳減40%,因此,公司于年末對該條生產線進行減值測試。
(3)2×10年末,正大公司估計該生產線的公允價值為56萬元,估計相關處置費用為2萬元;經估計生產線未來5年現金流量及其折現率,計算確定的現值為60萬元。另外,A設備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萬元,B、C兩設備都無法合理估計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以及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4)整條生產線預計尚可使用5年。
正大公司根據上述有關資產減值測試資料,進行了如下會計處理:
(1)認定資產組
將A、B、C三項設備構成的整條生產線作為一個資產組。
(2)確定資產組賬面價值及可收回金額
2×10年12月31日資產組賬面價值=200 000+300 000+500 000=1 000 000(元)
2×10年12月31日資產組可收回金額=560 000-20 000=540 000(元)
(3)計量資產減值損失
比較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及其可收回金額,應確認資產組的減值損失=1 000 000-540 000=460 000(元)。
設備A設備B設備C整條生產線
(資產組)
賬面價值200 000300 000500 0001 000 000
可收回金額 540 000
減值損失 460 000
減值損失分攤比例20%30%50%
分攤減值損失50 000138 000230 000418 000
分攤后的賬面價值150 000162 000270 000
尚未分攤的減值損失 42 000
二次分攤比例 37.5%62.5%
二次分攤的減值損失 15 75026 25030 000
二次分攤后應確認減值損失總額 153 750256 250
二次分攤后的賬面價值150 000146 250243 750
要求:
(1)判斷正大公司資產組的認定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判斷正大公司確定的資產組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說明理由并請計算出正確金額。
(3)判斷正大公司計算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計算出正確金額。(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元表示)
3、A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從證券市場購入B公司2008年1月1日發行的5年期債券,票面年利率是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為2011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歸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A公司購入債券的面值為1 000萬元,實際支付的價款是1 005.35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10萬元,A公司購入后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實際利率為6%,假定按年計提利息。2010年12月31日,B公司發生財務困難,該債券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930萬元(不屬于暫時性的公允價值變動)。
要求:編制相關的分錄。
4、某公司2010年1月1日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總額為10 000萬元,其中,流動負債(均為短期借款以外的其他流動負債)為1 000萬元;應付債券為1 000萬元(按面值發行,票面年利率為10%,每年年末付息,三年后到期);普通股股本為4 000萬元(面值1元,4 000萬股);資本公積為2 000萬元;留存收益為2 000萬元。2010年該公司為擴大生產規模,需要再籌集1 000萬元資金,有以下兩個籌資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甲:2010年1月1日增加發行普通股,預計每股發行價格為5元;
方案乙:2010年1月1日增加發行公司債券,按面值發行,票面年利率為10%,三年期,每年年末付息。
假設:
(1)公司采用兩種方案增資后預計2010年可實現息稅前利潤均為1 800萬元,普通股成本為12%(假定與權益資本成本相同);
(2)流動負債不計算資本成本;
(3)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
(4)不考慮籌資費用等其他相關因素。
要求:
(1)分別計算兩種方案下該公司的財務杠桿系數。
(2)計算增發普通股方案下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及市盈率。
(3)計算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以及無差別點下的每股收益,據此進行籌資決策,并根據選擇的最佳籌資方案計算公司當年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相關文章:
關注:2012年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報名時間 報考條件 考試用書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