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的實驗研究
羅森塔爾等人對教師的期望進行了研究。他們對小學生做了一次所謂的學習潛力測驗(實際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測驗)。然后,隨機地在各個班級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級里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并要求教師注意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學生本人。8個月后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的確比其他學生進步快。十分明顯,由實驗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產生了預言效應。也就是說,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教師的預言似乎自動地應驗了。羅森塔爾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人將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當然,實際教育情境里的教師期望,并不是由假信息誘發出來的,而是由教師通過各種途徑的實際觀察而獲得的的確切信息引起的。
不過,在實際的教育情境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并不一定會發生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應。因為教師期望效應的發生,既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因素,也取決于學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認知水平、歸因風格和自我意識等眾多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