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班主任是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班級是存在于學校之中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教育從本質上說就在于建立個人、集體與社會的實際聯系,以保證個人的社會化。因此,研究班級中的交往行為,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1)班級中學生交往的類型 以交往雙方所承擔的社會角色的不同來區分,有學生間的交往、師生間的交往、教師間的交往;以交往雙方的數量的多少來區分,有個體與個體的交往、個體與群體的交往、群體與群體的交往。
一般說來,在完成教學、課外活動任務時所發生的各種交往,它主要是以手段的方式存在著的;為滿足不同交往需要而進行的接觸與活動,這種交往本身就是活動的目的,因為學生關注的是和誰一起做、一起談,至于做什么、談什么則是次要的。不同類型的交往對學生的發展有不同的價值。
(2)班主任對學生交往的指導
交往是班級人際關系形成和發展的手段。班主任應悉心研究班級的人際關系,指導學生的交往活動。
①要把學生作為交往的主體,研究學生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異性,指導學生正確知覺周圍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決沖突,建立積極的交往環境。
②設計內容充實、頻率高的交往結構。即根據班級活動的目的、任務及學生的特點,形成一個相互滲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層次、多維度的交往網絡。
③要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間充滿信任的關系。